晨读,经典《黄帝内经》,
咳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
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
肺咳不已则大肠变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
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