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一个日本军官在大连“庆祝攻占南京大捷”会上,正在伸直头鞠

时说历史 2025-03-22 19:55:22

1937年12月13日,一个日本军官在大连“庆祝攻占南京大捷”会上,正在伸直头鞠躬行礼时,突然一把小斧砍了过来,直接剃掉了这颗头颅,好利索!只见这个日军的头颅血淋淋的,像一个足球一样在地上滚了几米远。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守。日军攻入城内后,开始了长达数周、堪称人间地狱的屠城暴行。他们纵兵饮马,四处抢掠,肆意强奸妇女。成千上万的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惨遭杀戮,妇孺老幼无一幸免。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屠杀导致超过30万无辜生命惨遭杀害。 滚滚淞江水被染成了红色,无数的尸体漂浮在血水之中。南京城内外,白骨累累,哀鸿遍野。这骇人听闻的暴行犹如利刃,狠狠刺痛了全国人民的心。消息传开后,无论是沦陷区还是尚未被占领的大后方,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充满了悲愤和震惊。 然而,在黑暗的侵略之下,中华儿女并没有屈服。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或拿起武器奋勇杀敌,或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地下斗争。这股抗日救亡的力量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为苦难的民众带来了希望。其中就有一位来自偏僻农村的青年,名叫查子香。查子香出身贫苦,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仅靠微薄的家产为生。

查子香曾亲眼目睹日本兵在大街上欺凌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华人老者。那个老人衣衫褴褛,弓腰曲背,战战兢兢地从日本兵身边走过。可就在这时,一个嚣张的日本兵突然伸脚绊倒了老人,并一把将他的帽子打落在地。老人颤颤巍巍地伏在地上,费力地去捡那顶破旧的帽子。他小心翼翼,生怕再遭一脚。周围的日本兵都哄笑起来,用日语大声羞辱那个可怜的老人。而老人只能低着头,一言不发地拾起帽子,然后战战兢兢地离开。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查子香的心。他握紧了拳头,暗自发誓总有一天要让这些嚣张的侵略者血债血偿。 1935年,22岁的查子香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来到了遥远的大连。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谋一份营生,减轻家里的负担。初来乍到的查子香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最后终于在一家理发馆找到了一个学徒的活计。就这样,他开始了在大连的谋生之路。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在这里他见识到了更加骇人的暴行。日本关东军强占了这座城市,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在大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穿着军装、配着武器的日本兵。他们有恃无恐,肆意欺凌当地的中国百姓。查子香不止一次看到日本兵当街殴打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那些血腥残暴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愤怒的烈火在这个青年人的心中熊熊燃烧。他暗暗立下誓言,总有一天,他要让侵略者付出血的代价! 查子香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与日军这个庞然大物抗衡的。他必须潜伏下来,暗中积蓄力量,伺机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为了避人耳目,他决定伪装成一名普通的日本人,混入敌人内部。这个计划看似天方夜谭,却是查子香审时度势后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查子香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他知道,掌握日语是成功混入日军的关键。 于是,他用尽一切办法搜集日文资料,向懂日语的人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夜以继日的钻研,查子香终于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日语。有了语言基础,他的计划才算真正启动。接下来,查子香悄悄改头换面,蓄起了短发,换上了日本式的服装。他学习日本人的言谈举止,渐渐地,竟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日本人。 改头换面后的查子香开始频繁出入日军聚集的场所,努力结交日军士兵。一开始,他谨小慎微,生怕暴露自己的身份。但渐渐地,他的日语越说越流利,举止也越来越自然,终于赢得了一些日军士兵的信任。

暗中准备的同时,查子香也没忘记自己复仇的目的。他偷偷买来一把小巧锋利的斧头,随身携带,伺机行事。这柄斧头虽然不起眼,却是他复仇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据他的线人透露,为了庆祝侵占南京一周年,日军决定在大连的中央公园举行一场大型阅兵仪式。 查子香开始了更加缜密的计划。他仔细踩点,勘察会场地形,在脑海中一遍遍模拟行刺的过程。他知道,行刺的时机至关重要,必须选择在敌人最松懈、防备最薄弱的时候下手。同时,他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明白,这次行动凶险异常,稍有差池,就会危及自己的性命。 主祭官来到高台上,向着下方肃立的众人微微躬身行礼。就在他弯腰的瞬间,查子香猛地从人群中窜了出来。他快速拔出军服下的斧头,趁着四周的人还没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到主祭官面前,狠狠地挥下了手中的利斧!锋利的刀锋泛着寒光,在众人还未来得及惊呼时,已经斩断了主祭官的脖颈。鲜血像泉水般喷涌而出,主祭官的头颅高高飞起,在空中划出一道血腥的弧线,然后重重地落在地上,骨碌碌滚出老远。 一瞬间,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有人尖叫,有人晕厥。日军士兵们手足无措,一时间竟忘了去拔枪。而查子香已经趁乱冲到另一个军官面前,又是一斧头劈下去,将那人的半个身子砍断。鲜血四溅,断肢残躯散落一地,惨不忍睹。

0 阅读:1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