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地痞流氓出身,更是因抢劫入狱,却在七七事变后趁乱逃出监狱,并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拉起了一支1000多人的地方武装,可他本性难移,为了贪图享乐,即便被共产党收编后仍不思悔改,于1940年携300多人,400多支枪投降日本,先后成为了日本特务队长、保安队长、易县代理伪县长,并泯灭了人性,甘愿成为日本人的走狗,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打破了华北大地的宁静。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村庄化为废墟,硝烟弥漫,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就在这国家危难之际,河北易县的监狱围墙被日军的炮火轰开了一道缺口,混在逃亡人群中的赵玉昆得以重获自由,却未能获得救赎的灵魂。 赵玉昆并非平白无故入狱。他出生于1900年河北省易县东邵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少年时期曾依靠乡亲们的接济度日。年轻时为求生计,他加入了张作霖的东北军当了兵。然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赵玉昆趁乱逃回了河北老家,生活无着的他先是当起了杀猪匠,后来又沾染上赌博恶习,终至倾家荡产。 "穷途末路之际,我只好干起老本行了。"赵玉昆曾对他的狱友这样说道。所谓的"老本行",便是勾结地痞流氓,敲诈勒索当地的富农和商户。自诩当过兵的他,成了这群地痞中的"老大",一时间在当地作恶多端,直到因抢劫罪被捕入狱。 从监狱逃出后的赵玉昆深知,乱世之中,"抗日"二字就是最好的招牌。他很快聚集了曾经的狱友和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在易县打出了"抗日救国"的旗号,自封为"华北抗日第七路军"司令员。赵玉昆的部队表面上是抗日队伍,实则仍在干着土匪的勾当。 "现在是国难当头,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38年,当杨成武率领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主力部队来到易县时,他对赵玉昆部队的处理决定引起了不少争议。经过考虑,杨成武最终决定将赵玉昆的部队收编为冀中军区游击军第三支队(后改为第五支队),由赵玉昆继续担任支队司令。 收编之后,当地百姓满怀抗日热情,纷纷投入赵玉昆麾下,使得他的部队迅速增长到5000余人。一时间,赵玉昆觉得自己即将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然而,当他真正踏入八路军的阵营后,面对其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严明的纪律要求,与那些真正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战士们相比,他发现自己的心态与之格格不入。 "这哪是当官啊,比当土匪还苦!"赵玉昆私下抱怨道。他原本想的是成为一方军阀,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不是与战士们同吃粗粮,住简陋营房,每天还要接受高强度训练和执行危险的战斗任务。 1940年春节前夕,易县的寒风刺骨,赵玉昆的心却在盘算着一场血腥阴谋。他以过年吃团圆饭为由,向第五支队的所有干部发出了邀请,也特意给杨成武送去了请柬。这看似热情的邀约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心策划的陷阱——他要将所有八路军干部和杨成武一网打尽,作为投靠日寇的投名状。 当天,赵玉昆亲自站在司令部门口迎接每一位前来赴宴的干部。当菜肴上齐,房间四周的埋伏人员就位时,唯独不见杨成武的身影。赵玉昆等得额头冒汗,派出探子前去打探,却得知杨成武不在指挥部,他的直属部队也不见踪影。 "杨成武一定是识破了我的计划,正在司令部外面埋伏!"这个念头像闪电般划过赵玉昆的脑海,使他顿时惊慌失措。为避免打草惊蛇,他只好违心地热情招待干部们,饭后又毕恭毕敬地将他们送回。当夜,做贼心虚的赵玉昆带着几个亲信连夜逃出司令部,直奔日军占领区。 事实上,杨成武并未识破赵玉昆的阴谋。就在出发赴宴前,他突然接到情报:"日寇有可能在春节期间偷袭!"出于责任,杨成武带着直属部队紧急前往各驻地视察,走得匆忙未能通知赵玉昆。 投靠日军后的赵玉昆,先后担任特务队长、保安队长,后升任易县代理伪县长。他带领伪军积极参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剿"行动,成为了日本人手中的一把锋利屠刀,挥向自己的同胞。 1941年,赵玉昆率领3500多名伪军参与围剿狼牙山区域的八路军和抗日武装。在这次行动中,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奋勇抵抗。弹尽粮绝之际,他们宁死不屈,从悬崖跳下,成就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传奇。 抗战胜利后,赵玉昆的伪军被国民党军队收编。解放战争后期,意识到大势已去的他逃往北平,为逃避追捕,他想出了一个毁容计:将黄豆炒热后按压在自己脸上,让滚烫的黄豆灼伤皮肤,使自己变成一个"麻子脸"。伤愈后,他隐姓埋名,在北平开了一家药材店,以为就此可以逃脱历史的审判。 然而天网恢恢,1949年北平解放后不久,赵玉昆的一个表叔在街上偶然看到了他。虽然面容已改,但那熟悉的身影和举止让表叔起了疑心。经过几天跟踪确认后,表叔向北京公安局报案。公安机关迅速采取行动,将赵玉昆抓获归案。 经过公开审判,赵玉昆被判处死刑。1950年10月,他被押回当年屠杀同胞的地方——河北易县,在众目睽睽之下执行枪决。
他本是地痞流氓出身,更是因抢劫入狱,却在七七事变后趁乱逃出监狱,并打着抗日救国的
熹然说历史
2025-03-24 20:19:13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