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热搜,第一条就让人胸口发堵:国足0-2,又输了。 但你没法太悲伤,因为下一秒

如是者有为 2025-03-25 22:40:26

打开热搜,第一条就让人胸口发堵:国足0-2,又输了。 但你没法太悲伤,因为下一秒你就看见——中国“无人机航母”要首飞了!科技强国、燃! 但别急,马上你又刷到“董事长和女子跑马拉松被拍了”,一边在澄清,一边在发微博。 你刚准备退出,又看到了“吴艳妮原来是追星少女”“山东多人呼吸困难?假的”…… 你有没有觉得,这种情绪切换速度,已经不像是在看新闻,而像是在刷抖音。 国足是民族情绪投影,无人机是强国愿景象征,反腐是社会愤怒出口,马拉松绯闻是道德八卦调味剂,吴艳妮是娱乐轻浮缓冲层,最后来个辟谣降温,就像是舆论系统的“自动空调”。 这一整套操作,就像给每个中国人装了个情绪发动机: 想激动?来,给你爱国科技新闻; 想骂人?来,国足安排上; 想八卦?高管、女明星、追星来点; 情绪太爆了?安排个“假的”新闻收尾。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中国正处于一个高情绪通胀,低结构性希望的阶段。人们对未来没信心,对当下很焦虑,于是只能不断在热点、刺激、转移中,寻求短暂的“可感知存在感”。 这种舆论热搜结构,其实是一种国家级止痛机制。 不能让你空虚太久,不能让你愤怒太久,也不能让你沉迷某一个情绪太久。热搜会帮你切换,帮你消化,帮你转移。 但是,这真的是健康的吗? 当国足永远输、财政永远发力、军工永远进步、民众永远冷眼,最终我们会不会变成一个情绪高频震荡、信念却极度虚空的社会? 而真正的危机,不在于哪个新闻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而是我们终将忘了:我们曾经也想过要认真地相信点什么。

0 阅读:2
如是者有为

如是者有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