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名24岁的男子辞去了教师工作,靠着五架天梯爬上了2800多米高的悬崖支教,一年后,他说服妻子带着2岁的儿子一同上山,24年后,妻子泪如雨下地说道:“我不走,我宁愿死在这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李桂林原本在城市里是个普通的教师,生活安稳,事业有成,但他心中始终有个不安分的梦想:去改变那片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1 990年,他选择辞职,带着坚定的信念和一颗渴望改变的心,来到四川省某偏远山区——二坪村。这地方穷得连路都不通,学校更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土房子,而村里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在山里干活,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为了能去支教,李桂林亲自架起了五架“天梯”。这些天梯就是一根根结实的木棍,他攀爬过悬崖峭壁,艰难地一路上去,终于来到了二坪村。 村里的老百姓大都以为他脑袋有问题,因为谁会自愿到这种地方来教书呢?但李桂林不在乎这些看法,他知道自己能带给孩子们的,是别人无法给的未来。 在这里,他的生活极其艰难。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悬崖上爬下来,把水挑上山。没有电,晚上靠蜡烛读书,寒冷的冬天更是让人骨头发麻。李桂林和妻子陆建芬艰苦奋斗,不仅为学生们教授课本知识,还亲手种植蔬菜、修建教室,把自己的全部心力投入到这些孩子的成长中。 陆建芬当时也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原本有着美好的未来和安定的生活,但她为了丈夫的梦想,也选择了来到这个荒凉的地方。 生活的艰苦远超她的想象:没有电、没有水、没有交通,最可怕的是,身边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谈心的人。她有过动摇,也有过崩溃的时刻,但每次看到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神,她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桂林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二坪村的孩子们,渐渐从“文盲村”变成了有文化的村庄。李桂林和陆建芬的教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入学。 尽管条件艰苦,孩子们依旧怀着对知识的渴求,认真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24年过去了,李桂林不仅培养了几百名学生,还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整个村子的教育水平提升。村里的老人们,脸上不再是愁云惨淡,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但生活的艰辛,也让陆建芬的内心无比挣扎。尽管外面条件艰苦,但她一直没舍得离开。一次,24年后,她坐在教室里,突然泪如雨下地对李桂林说:“我不走,我宁愿死在这里。”这句话,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和无奈,也代表了她心中的一种坚守。 她知道,自己和丈夫已经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撒下了太多的汗水和泪水,不只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也为了证明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片山地,放弃过这份教育的信念。即便一切如此艰难,面对贫穷和孤独,她依然坚定地选择了留下。 这24年的支教生涯,不仅仅改变了二坪村的面貌,也改变了李桂林和陆建芬的生命轨迹。他们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那份对教育的热爱与责任感。 他们的坚守,成了无数人心中最美的故事。那些曾经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片土地。 24年,虽然说得长,但对于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为了梦想拼搏的一段旅程。最终,二坪村变得不再贫困,孩子们开始走出大山,带着知识和希望,迎接更广阔的未来。而李桂林和陆建芬,也在这里用一生守护着那片土地,守护着他们的教育梦想。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京报——《“云端小学”的去与留:一对夫妻和他们的53个学生》
1990年,一名24岁的男子辞去了教师工作,靠着五架天梯爬上了2800多米高的悬
秋水看伊人
2025-03-26 15:12:3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