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纪登奎在辞职得到批准后,搬进了新家。没想到,在新家看电视时,他突然大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3-26 21:31:29

1980年,纪登奎在辞职得到批准后,搬进了新家。没想到,在新家看电视时,他突然大发脾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午后,北京一间普通居室内,电视机前的老人突然拍案而起,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正是刚刚卸任的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新闻里播报的贪腐案件,让这位一生廉洁的革命老人愤然难平,他的书桌上,一本翻得发旧的《毛主席语录》静静躺着,诉说着这位老人始终如一的信仰。   就在这把他常坐的老椅子上,纪登奎度过了退休后的大部分时光,与其他位高权重者不同,他选择了最朴素的生活方式,从原来的高级住所搬出,婉拒了所有原职待遇,活出了一个真正的普通人生活,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平和的老者,年轻时也曾在革命的烽火中扬帆远航。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破了中国的大地,15岁的纪登奎,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里,毅然选择了觉醒,与同龄人课堂上的朗朗书声不同,少年纪登奎选择了更为艰险的道路,在晋东区,这位年轻的救国会主席奔走呼号,用他的热血青春唤醒着一个又一个抗日勇士,游击队的枪声中,处处可见这个年轻战士的身影。   新中国的曙光,在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中越来越近,28岁的纪登奎,已经是许昌地委书记,在这片他深深热爱的土地上,他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乡村,用心倾听着每一位百姓的心声,正是这份深入基层的真诚,让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主席每次路过许昌,总要召见这位年轻的地委书记,纪登奎那一针见血的民生见解,那朴实无华的工作作风,让主席频频颔首,随后的岁月里,纪登奎的仕途如同坐上了火箭,最终登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的高位,然而,权力的巅峰并未让这个从泥土中走出来的革命者迷失方向。   在不到六十岁的年纪,正当许多人还在为仕途奋斗之时,纪登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主动请辞,与吴德、汪东兴、陈锡联一起,选择将机会让给年轻一代,这个决定,展现出一个革命者的胸怀和境界。   离开了权力中心,纪登奎并未就此闲赋,他将目光投向了农村发展研究,这片他最熟悉和牵挂的领域,在农科研究所,他不再是那个呼风唤雨的副总理,而是一个专注于农业现代化的研究员,他深知,中国的根基在农村,农民的幸福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晚年的纪登奎,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但凡涉及国计民生的新闻,都牵动着这位老人的心,他时常捧读《毛主席语录》,仿佛通过这本书,又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然而,岁月不饶人,1988年,这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辈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65岁。   按照纪登奎的遗愿,他的追悼会从简办理,这个在位时位居高位,却从未被权力腐蚀的革命者,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情怀,他的离去,恰如他的为人,平淡而清净。   如今,那把老椅子或许已经不在,但纪登奎留给后人的精神遗产,却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中,从15岁的抗日少年,到28岁的地委书记,再到功成身退的副总理,纪登奎的一生,是一部中国革命者的缩影,更是一曲清廉本色的赞歌。

0 阅读:102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