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天,失忆17年的朱家明看电视时,突然情绪激动,嘴里不停念叨:“贵州、赤水,我找到家了!”收留他的谭万刚意识到事出有因,立即报了警! 30年前,也就是1990年,朱家明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无数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谋生。朱家明便是其中一员。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他离开家乡贵州赤水,只身一人来到遥远的福建建阳,在一个工地上谋得一份工作。 谁曾料到,造化弄人,一次偶然的意外,竟让朱家明的人生从此天翻地覆。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朱家明像往常一样在工地辛勤劳作。 突然,工地发生坍塌,他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埋在一片废墟之下。 经过抢救,朱家明捡回了一条命,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大脑受到严重创伤,记忆几近全失。医生说,他能活下来已经是个奇迹,能恢复多少记忆,只能听天由命了。 渐渐地,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他究竟是谁,家在何方。 出院后,脑子还不清醒的朱家明显然无法继续工作,很快便被工头解雇了。失去了经济来源,加之证件遗失,他只能开始了辗转流浪的生活。 白天,他在大街小巷游荡,靠捡拾垃圾为生;晚上,他便在桥洞下席地而眠。 偶尔地,朱家明也会在工地打些零工,哪里需要人手,他就去哪里。虽然活很脏很累,但他从不计较,只要能赚到糊口的钱,他就心满意足。 只是,有时候,当他独自在工地劳作时,总会莫名地发呆,眼神飘向远方。也是在一次打零工的机缘,朱家明结识了谭万刚夫妇。 朱家明在谭万刚夫妇的悉心照料下已经生活了17个年头。2020年,疫情爆发。 谭万刚夫妇和朱家明被困在家中,无法外出打工。百无聊赖之际,朱家明打开了电视。在调换频道的过程中,一则家乡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主持人用朱家明无比熟悉的乡音,介绍着贵州赤水的风土人情。瞬间,尘封已久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泪水模糊了朱家明的双眼,他语无伦次地喊道:"贵州,赤水,我想起来了,那里是我的家!"谭万刚夫妇见状,知道事情非同寻常,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向警方求助。 警方接到报警后,高度重视,立即着手调查。通过走访朱家明口中提到的种种细节,警方最终确定,朱家明口中的赤水,正是他苦苦寻找了30年的故乡。 消息传来时,朱家明喜极而泣,对恩人谭万刚夫妇更是感激涕零。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谭万刚夫妇执意要陪朱家明回一趟家乡,圆他30年的夙愿。 一路上,朱家明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30年未见,家人是否都还健在?他们是否还能认出自己?种种念头在脑海中盘旋,让他夜不能寐。 谭万刚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他们知道,这一路,朱家明必须自己走完,他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给他力量。 经过长途跋涉,一行人终于来到了阔别30年的赤水。 在警察的帮助下,朱家明终于见到了苦苦思念了30年的母亲。虽然岁月在老人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慈祥的目光却从未改变。 老人紧紧地抱住朱家明,泣不成声。原来,妻子去世后,老人就一直独自生活,朱家明的突然失踪,曾让她悲痛欲绝,但她始终相信儿子还活着,在外面好好的,终有一天会回来。 除了母亲,朱家明还见到了他的弟弟。弟弟告诉他,这些年,全家人都在想尽办法寻找他的下落,但始终杳无音讯。 父亲在弥留之际,还念叨着他的名字。听到这些,朱家明悲痛万分,后悔当初没能照顾好自己,让家人受了这么多苦。谭万刚夫妇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眼眶也变得湿润。 分别在即,朱家明跪在谭万刚夫妇面前,磕了三个响头,感谢他们这些年的养育之恩。朱家明邀请他们今后常来赤水做客,以表达自己的谢意。 临走前,谭万刚夫妇紧紧地抱住朱家明,嘱咐他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需要随时联系。朱家明点点头,目送着这对恩人离开。 回到家后,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朱家明的身心状态日益好转。他开始帮母亲料理家务,给弟弟打下手,努力弥补这30年的缺失。 闲暇时,他会给谭万刚夫妇打电话,问候他们的生活,了解小孩的近况。他总是说,如果谭万刚夫妇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告诉他,无论多难,他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忙。 谭万刚夫妇说,他们只希望朱家明能够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生活,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2020年的一天,失忆17年的朱家明看电视时,突然情绪激动,嘴里不停念叨:“贵州
星辰点点照前行
2025-03-26 22:37:35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