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帝国主义:美国社交媒体公司如何利用本国法律挑战全球科技监管国家监管机构的利益

小霜谈世界 2025-03-27 00:47:54

数字帝国主义:美国社交媒体公司如何利用本国法律挑战全球科技监管

国家监管机构的利益与以美国为主导的科技企业的商业诉求并不总是一致。尽管许多政府试图通过监管手段应对虚假信息、网络极端主义及舆论操纵等问题,但此类举措常遭遇企业的抵制、政治干预乃至法律挑战。科技公司往往以言论自由为由对抗监管,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平台治理问题愈发复杂。

当前,一场围绕数字平台治理的全球博弈正在加剧。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科技企业日益倾向于依靠本国法律挑战其他国家的监管措施。作为长期研究数字法律的专家——其中一位是专门监督各国民主原则执行情况的论坛执行董事——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可被视为一种“数字帝国主义”。

科技丛林中的法律对抗

2025年2月,巴西司法机构与美国社交媒体平台之间再度爆发紧张关系。

特朗普媒体与技术集团(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及视频平台Rumble在美国对巴西联邦最高法院法官亚历山大·德莫赖斯(Alexandre de Moraes)提起诉讼,质疑其下令封禁两家涉嫌参与巴西虚假信息传播活动的社交媒体账户的裁决。

此案延续了X公司此前针对巴西监管措施所采取的抗争策略,尽管X最终未能成功推翻相关裁定。这一系列案件反映出美国政治和企业界试图借助美国法律体系,削弱外国监管机构在本国主权范围内的执法权威的趋势愈发明显。

从企业游说到法律战

这场法律纠纷的核心人物是艾伦·多斯·桑托斯(Allan dos Santos),一名巴西右翼媒体人士,同时也是逃犯。2021年,德莫赖斯法官以其涉嫌组织虚假信息网络、煽动暴力为由,签发了针对他的预防性逮捕令。多斯·桑托斯随后逃往美国,并在境外继续从事网络活动。

巴西政府曾向美国提出引渡请求,但美方以此案涉及言论自由,而非刑事犯罪为由,未予配合。

特朗普媒体和Rumble的诉讼试图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将巴西司法机关的相关举措描绘为“审查”而非监管;另一方面,将巴西法院对涉案社交媒体账户的禁令描述为对美国司法管辖权的侵犯。

诉方认为,由于被诉企业在美国运营,其内容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巴西政府无权干预。即便禁令对象是在巴西传播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的巴西公民,诉方仍主张应适用美国法律,而非巴西司法裁决。

目前,美国法院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今年2月底,佛罗里达州一名联邦法官裁定,Rumble和特朗普媒体无需遵守巴西法院的命令。

科技巨头对抗监管

本案标志着关于平台问责制的争议进入新阶段——从企业游说和政治施压,演变为直接介入外国司法体系。如今,美国法院正被用作工具,挑战海外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裁决。

这一诉讼的结果及其背后的法律战略,不仅影响巴西,还可能对全球范围内试图监管数字空间的国家和地区(如欧盟)产生深远影响。

事实上,科技企业对数字监管的抵制早在特朗普政府之前便已存在。

在巴西,监管社交媒体平台的努力长期面临阻力。包括谷歌(Google)、Meta和X在内的科技巨头,利用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积极游说反对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并频繁将此类政策描述为对言论自由的威胁。

2020年,巴西政府推动《假新闻法案》,旨在强化平台对虚假信息传播的责任。然而,该法案遭到了科技公司的强烈反对。

谷歌和Meta公开发起反对活动,警告该法案可能“威胁言论自由”并“损害小企业”。谷歌甚至在其巴西主页上发布横幅,直接呼吁用户反对该立法,而Meta则通过广告宣传,质疑该法案对数字经济的潜在影响。

这些科技公司的联合抵制,加之强大的游说活动和政治压力,成功推迟并削弱了相关监管框架的落地。

企业力量与政治权力的交汇

当前的情况则更进一步,企业和政治之间的界限正日益模糊。

特朗普媒体公司(Trump Media)在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其持股比例高达53%。尽管他于2024年12月将股份转入可撤销信托,该公司的政治属性仍然明显。与此同时,伊隆·马斯克作为X的所有者,以“言论自由绝对主义者”自居,并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成为该政府事实上的一部分。

这一背景下,《第一修正案》被越来越多地用作抵御外国数字监管的法律武器。

美国的言论自由保障长期存在不均衡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它被用来压制异见,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它则被用来保护仇恨言论。这种不平衡也延伸至企业权力领域。几十年来,法律判例不断扩大私人企业在言论自由方面的保护范围,并逐步将这一逻辑适用于数字平台。

如今,这一趋势正在进一步升级。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和政府内的言论自由倡导者,正试图将《第一修正案》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全球,以此抵制外国司法管辖区的监管,并直接挑战各国法律框架。

例如,在欧盟推动《数字服务法案》(DSA)以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时,特朗普任命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委员布兰登·卡尔(Brendan Carr)便公开表达担忧,认为该法案可能威胁到美国的言论自由原则。

言论自由的不同

若各国对言论自由及其适用范围持相同理解,那么将其作为普适原则加以推广或许不会引发争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各国法律体系对言论自由的定义和适用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巴西、德国、法国等国家采取法律专家所称的“相称性原则”(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即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使其与人类尊严、民主完整性和公共秩序等其他基本权利相平衡。

在奉行此原则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言论自由被视为一项基本且优先的权利,但同时承认,出于保护民主制度、边缘化群体、公共卫生及信息生态系统的考虑,适度限制言论自由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

相比之下,美国虽然对言论自由设有一定限制,例如诽谤法和禁止煽动即将发生的非法行为,但总体而言,《第一修正案》赋予的言论自由保护范围远超其他民主国家。这种差异导致美国式的言论自由观念难以直接适用于全球,并成为数字平台治理冲突的核心问题之一。

数字治理的未来走向

围绕社交媒体平台监管的法律斗争,并不局限于美国与巴西之间的对抗。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案》(DSA)和英国的《在线安全法案》(Online Safety Act)同样是各国政府试图强化对平台运营监管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媒体和Rumble对巴西最高法院的诉讼,不仅是一场单一的司法纠纷,更标志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关键时刻。

美国科技巨头,如Meta,正逐步向特朗普政府倡导的言论自由政策靠拢,而X的所有者伊隆·马斯克则曾为海外极右翼团体提供支持。这表明,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政策正日益与美国政府的政治利益趋同,从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放松。

美国的言论自由绝对主义者正试图建立法律先例,以挑战各国未来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监管措施。这不仅影响当下的法律诉讼,还可能在未来塑造跨国科技治理的规则体系。

随着各国继续完善数字治理框架,例如巴西和欧盟正在推动更严格的人工智能监管法规,科技企业将运用法律、经济及政治手段,挑战各国的监管举措。这场较量的结果,将深刻影响企业影响力与法治之间的平衡,并决定未来全球数字空间的治理模式。

作者

亚斯敏·库尔齐·德·门多萨,弗吉尼亚大学研究助理

卡米尔·格勒尼耶,巴黎政治学院技术与全球事务创新中心联合专家海外编译精选海外新鲜事

0 阅读:12
小霜谈世界

小霜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