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徐志摩探班民国女明星俞珊,聊得正欢时,俞珊突然想要小解,徐志摩便双手

玲珑说历史 2025-03-27 09:08:51

1930年,徐志摩探班民国女明星俞珊,聊得正欢时,俞珊突然想要小解,徐志摩便双手捧着痰盂大献殷勤:“痰盂来哉!”妻子陆小曼知道后并不气恼,从洗手间拿出一样东西来,徐志摩瞬间脸红耳赤。

1918年,21岁的徐志摩离开北大,远赴美国求学。他进入克拉克大学攻读银行学,仅用了十个月便完成全部课程,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学士学位。随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深造,顺利取得硕士学位。四年后,徐志摩以特别生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也正是在剑桥的日子里,他遇见了自己生命中的灵感缪斯——林徽因。

林徽因的出现给徐志摩带来了震撼与激情,但此时的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结婚,甚至有了一个儿子。林徽因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但她始终谨守理智与分寸,没有被感情冲昏头脑。面对徐志摩的追求,她选择了退却,并很快返回中国。林徽因的拒绝让徐志摩深感挫败,他曾一度感慨青春与梦想的破灭,但那份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依然在内心燃烧。他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寄托于文字之中,写下了《去罢》等诗作。

徐志摩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是当地有名的实业家,经营着酱园、生意兴隆的钱庄和布行,家境殷实。1908年,徐志摩在家乡的私塾开始学业,师从张树森,奠定了扎实的古文学基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10年,年仅14岁的徐志摩来到杭州,考入杭州府中学堂(现杭州高级中学)。他在校刊《友声》上发表了人生第一篇文章《论小说与社会关系》,提出了“宜竭力提倡之”的主张,展现出早慧的文学才能。

1915年,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但他天性不羁,对枯燥的课程缺乏耐心,很快便转至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法律。1917年,徐志摩进入北京大学就读,开始真正燃起对文学的热情。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他接受了西方自由思想的熏陶,愈加向往婚姻与个体的自由。

1930年,当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感情陷入微妙的僵局时,一位名叫俞珊的女子闯入了他的生活。彼时,俞珊已是话剧界炙手可热的明星,她的《莎乐美》剧照和戏服被徐志摩视若珍宝,挂满书房。

俞珊常以请教为名,登门拜访徐志摩。起初,陆小曼对这位漂亮的"情敌"并不十分在意。但随着俞珊来访愈发频繁,两人眉目传情,言笑晏晏,陆小曼再也坐不住了。她直觉俞珊这个女人"有肉感",充满了致命的诱惑力。

一天,徐志摩如常去剧院探班俞珊。两人聊得火热,俞珊却突然神色慌张,嚷嚷着要方便。情急之下,向来彬彬有礼的徐志摩顾不得体面,抄起就近的一只痰盂,双手奉上,口中还温柔地哄着:"痰盂来哉!"

消息传到陆小曼耳中,出乎意料,她并未当场发作。只是冷冷一笑,走进洗手间,拿了样东西出来。徐志摩定睛一瞧,脸"腾"的烧起来了——那分明是只夜壶!

夜壶,多粗鄙龌龊的器具!可落在陆小曼手里,便有了郑重其事的意味。她正色道:"俞珊是个茶杯,你往里头倒什么,她就盛什么。而你是我的牙刷,只能由我一人使用。"言下之意,徐志摩君子端方的面具被当众剥下,露出了猥琐龌龊的嘴脸。

徐志摩自知理亏,自此对俞珊敬而远之。这桩闹剧暂且揭过,但陆小曼的怒火并未平息。她深知徐志摩天性风流,对俞珊暂时敬避三舍,不过是迫于压力,并非真心悔改。倘若俞珊肯对他"牺牲色相",只怕徐志摩又要把持不住。

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起于长辈安排。在张君劢的撮合下,徐志摩与张幼仪结为夫妻,然而这段婚姻从一开始便充满了矛盾。张幼仪虽对徐志摩一片情深,但徐志摩对她的感情却始终缺席。在他看来,这段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一种束缚,是对个人自由的压抑。

1922年,徐志摩留学英国期间与林徽因相遇,进一步坚定了他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回国后,他公开发表了一封《离婚通告》,结束了与张幼仪七年的婚姻。这一事件震惊了当时的社会,外界纷纷指责林徽因是“破坏者”,然而事实上,林徽因的拒绝与理性选择在徐志摩的婚姻破裂中扮演的更多是“唤醒者”的角色。

徐志摩出身富裕的商人家庭,自幼便没有为生计所困扰,这使他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钟爱的文学与艺术事业。但这种出身也让他对生活的现实面较为疏离,缺少与艰难困苦直接对抗的深刻体验。梁实秋曾指出,徐志摩的幸运与不幸皆源于此。

他的直率和天真,时常流露出不近人情的一面,甚至让人误解。温梓川在回忆中曾提到,有人送梨子到徐志摩家,趁他不在,拉开抽屉拿信笺留言,结果被徐志摩撞见,严肃地责备他不该私自翻动抽屉,甚至提到“小曼也不敢这么做”。

在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中,徐志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与闻一多等人共同领导了新诗“创格”运动,主张追求艺术形式的精致与完美,反对当时新诗散漫的倾向。1926年,他在《诗刊弁言》中明确提出:“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

作为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他是格律诗理论的忠实践行者。他的尝试不仅丰富了新诗的体式,也为新诗的发展带来了严谨和规范。

0 阅读:93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