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员回忆,公社生产队的公田亩产200公斤就上了“纲要”(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但同期自留地的亩产普遍超过300公斤。 这还是在自留地的水利、机械、化肥……普遍不如公社集体田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问题不在产量,问题在于问题何以迁延20年之久? 当年的干部号称比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联系群众,非常频繁地下乡调研,产生了很多“泥巴干部”、“牛屎干部”……他们难道不知道农民的生活困难?不知道农村发生了什么? 个人以为,当时干部到基层调研的方法出了问题。 干部到基层调研,住在窗明几净、服务周到的宾馆。听一些被吓唬5遍、奖5个地蛋、背熟台词的农民介绍情况,上级看到的都是下级想让他看到的。调研的效果就很差。 假如调研真能吃一个星期农民的“两稀一干”饭,躺床上“嗡”地一声爬上几十个跳蚤臭虫,方便的时候进入像化学武器库的旱厕,被迫在别人的屎上拉屎……这种真正的调研,一次就醒了。 再者,很多“泥巴干部”、“牛屎干部”,虽然看起来像农民,但他们是城镇户口,本质是工作在农村的城里人。他们吃计划粮,一个月领农民一年收入的工资。 这样,他们越知道农民的苦,说假话的动力越强。因为他们怕说真话,丢掉了城镇户口,干部身份。他们看到农民越苦,向上反映农民越幸福。因为他们知道讨农民欢喜决定不了他们的命运,让上级打个喷嚏就能让他们丧失一切。 这就是政策制定不能违背人性的底层逻辑。 @禾麦文化 人民公社
据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员回忆,公社生产队的公田亩产200公斤就上了“纲要”(全国农业
禾麦文化吖
2025-03-27 09:19:53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