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达后,将来只有公民,没有农民。农民是“职业”分类,不是“身份”标签 农民

禾麦文化吖 2025-05-07 20:17:20

国家发达后,将来只有公民,没有农民。农民是“职业”分类,不是“身份”标签 农民在解放前,是按生存状态决定的。因为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小农经济,农民的受教育机会不多,虽然自己受压迫很痛苦,但对成因认识不清。再加上生存的过于分散,反抗的意识、反抗的能力偏弱。因此只能做“被领导的”、“革命的同盟军”。 工人在解放前,在城市接触信息多,思想先进,对自己受压迫的地位认识清醒,又由于住在城市比较集中,容易抱团。反抗意识和反抗能力较强,天然适合当革命的领导者。 解放后,由于要迅速完成工业化。工业积累需要来源,考虑从农业剪刀差输送。 因此,在当时形成“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严格的“城乡二元机制”。 在当时,农民,不仅是一种“身份标签”,还是一种“经济地位”。农民以公社生产队大集体为单元,无条件接受以低于劳动价值的价格出卖农产品,无条件接受以高于劳动价值的价格购买工业品,完成以农补工的剪刀差。 因此,当时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在口粮保障、医疗保障、退休待遇、劳动性价比……存在天壤之别。 改革开放后,逐步取消了剪刀差补贴工业,工业自己养活自己,短期内对国企造成较大压力,和下岗潮有一定关系。 是2006年取消农业税以后,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城市和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步平权。 特别是对新生代来说,他们出生就具有同样的中国公民的平等身份。城镇户口和农业户口,因为牵涉土地承包,只具有过渡性质的意义。至于新生代长大成人后愿意从事农业,还是工业、商业……完全出于个人志趣和经济考量,户口完全不是障碍。 我国土地的公有制性质,决定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发生土地兼并。合作化、人民公社、包产到户、土地流转……农村改革,改的始终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目的是充分解放农村生产力。 将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发展的成果为全民共享,社保、医保全民高质量保障后。以后只有公民,没有农民。农业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不是“身份”区分的手段。 在将来,因为只有公民,没有农民,土地和农业户口完全脱钩。土地的所有者国家,可以将目前实行的土地使用权由农民家庭承包,改革为将土地对全民发包,发包多大面积,由谁来耕种,择优选择。 这不是回到计划经济,一方面粮食安全,不能完全脱离宏观的计划。另一方面,为促进市场繁荣,提供全民平等参与农业的市场身份的平权,会有力促进和深化农业改革发展。 @禾麦文化 农业

0 阅读:18
禾麦文化吖

禾麦文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