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皮定均将军在办公途中,猛然发现一位穿着四个兜的军官敞胸露怀、帽子歪戴,像街溜子一样摇摇晃晃走在路上。他拦住了军官,问道:“这位同志哥,你怎么这个形象?你是哪个部队的?”
1969年的兰州军区,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这场运动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处理违纪官兵数量之多,在全军区乃至全军范围内都是罕见的。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几个月内,全军区就处理了数百名违纪官兵,其中不乏师级以上高级军官。这一切,都源于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铁腕治军的决心。 但谁曾想,这一切竟源于一个偶然的小插曲。事情还得从皮定均将军的一次偶遇说起……那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皮定均将军像往常一样在办公途中。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场景:一名身着军装的男子,步履蹒跚地走在大街上,浑身酒气,衣冠不整,活脱脱一个"兵痞"的模样。 看到这名军官如此有失军人体统,皮定均将军怒不可遏。他当即上前拦住军官,厉声质问道:"你是哪个部队的?看看你现在成什么样子了?简直就是在给军队丢人!" 军官见一个老头竟然敢拦住自己,还对自己大呼小叫,顿时恼羞成怒。他眼睛一瞪,踉跄着朝皮定均将军逼近,大吼道:"你哪来的老不死,少管闲事!再多嘴,老子不客气了!" 一番言语冲突后,醉酒军官终于忍无可忍。他抡起拳头就要打皮定均将军,口中还不干不净地骂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路过的纠察队员认出了皮定均将军,赶紧冲上前制止了这名军官。 事后,军区对这名屡次违纪、在公众场合严重损害军队形象的营长进行了严厉的纪律处分。经军区党委研究决定,给予其按连级干部标准做转业处理,并记大过一次。军区还约谈了炮兵15师的主要领导,责令全师进行一次军容风纪大整顿。 皮定均,这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中将,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一个革命气息浓厚的地区。从鄂豫皖苏区的烽火到新中国的成立,从抗美援朝的战场到和平时期的建设,他的一生,是革命与忠诚的缩影,更是国家与军队发展的见证。 皮定均的军旅生涯始于红军时期。在鄂豫皖苏区,他迅速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与领导能力,担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务。他不仅指挥得当,还以个人的英勇感染身边的战士。在川陕苏区,他参与了反“围攻”作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敌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成功打破敌人的封锁线。这些战斗经验为他后来的指挥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中,皮定均同红军战士一道跋山涉水,历经艰险,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在这段历程中,他不仅是一名指挥官,更是一位战士,与部队同甘共苦。他的坚韧和智慧在这个艰难时期愈发凸显,为他后来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威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这支部队被誉为“铁军”,在敌后战场上屡立战功。皮定均指挥部队多次执行穿插作战任务,以灵活多变的战术瓦解敌军的攻势,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和迅速反应,使得部队在抗击日军的战斗中屡获胜利,也为后来的解放战争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皮定均先后参与了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这些战役都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他在中原突围中的表现尤为突出,面对敌军的重重包围,他指挥部队以巧妙的战术成功脱离险境。在孟良崮战役中,他精准布置兵力,策应兄弟部队围歼敌人,为解放军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皮定均继续为国家和军队的建设贡献力量。他担任解放军24军军长,后来又被任命为志愿军第9兵团军长,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朝鲜的严酷环境中,他带领部队面对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以顽强的斗志和精密的部署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争取国际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和平时期,他的角色从战场指挥转向国防建设,历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他在这些岗位上以坚定的决策和务实的作风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边防巩固和战备工作中表现卓著。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袖。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年仅62岁。他的离世是中国军队的一大损失,也让无数战士和民众为之惋惜。 皮定均的一生,不仅是一名军人的战斗史,更是一部革命者的奋斗史。他从一个革命老区走出的普通青年,凭借对信仰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士的关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他的指挥艺术不仅体现在战术的灵活与果敢上,更体现在他对战士的体贴入微和对整体局势的洞察力中。 回顾皮定均的一生,可以感受到一个伟大军人的责任与使命。他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国家独立以及和平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历史的辉煌是由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平凡人,用不平凡的努力书写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