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李德。为什么说他呢?因为在中国红军,或者解放军的历史上,都是一个

愤怒的悟空 2025-03-29 11:17:27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李德。为什么说他呢?因为在中国红军,或者解放军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避不开的人物,他虽然是一个洋人,但却掌握着10万红军的生死,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湘江之战红军元气大伤,都是李德的“神来之笔”! 用彭大将军的话说:崽卖爷田心不疼,红军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家底,都被“洋大人”折腾光了! 那么,李德这个和中国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国人,哪来的那么大权力?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的红都瑞金,来了一个身材高大的洋人。 此人的来头很大,中央专门举行了一场欢迎会议,时任中共中央最高负责人的博古,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请热烈地欢迎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同志,但为了保密和安全,从现在开始,我们对他的称呼,一律使用中文的“李德”! 从这之后的一两年里,李德就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列席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会议,制定红军作战计划;相信观众都知道,所谓的“顾问”,就是提提意见,供决策者参考,本身不具备任何的权力。 但李德却是一个例外,他被赋予了中央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掌控着10万官兵的生死。如果你有极强的魄力,可以带领红军走向新的胜利,那问题也不大,关键是,李德没有这个本领,在他的指挥下,中央红军的败仗率直线飙升,最终把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中央苏区都丢了! 李德其实根本不懂得打仗,或者说对大兵团作战一窍不通,如果让他指挥一个营或者一个团,那勉强还能应付得过去,一下子指挥几万人就抓瞎了! 李德号称参加过一战,还毕业于苏联最好的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但并没有打过几天仗,因为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了苏联红军总部的情报部门,成为了特工,或许他搜集情报确实有一些造诣,不过带兵打仗,就只剩下了纸上谈兵,一到中央苏区,就直接指挥好几万的大军,不出问题才怪。 李德会到中国,主要是因为1931年6月,共产国际驻上海的交通站负责人牛栏被捕了,他奉命到中国参加营救,不过任务完成后却留了下来,也是在这期间,认识了让他后来成为红军“洋大人”的博古。 当时无论是中共还是苏共的地下组织,在上海都生存得很艰难,无法正常运转,中共临时中央已准备转移到瑞金。博古是中共中央的最高负责人,他知道去了瑞金,就得带兵打仗了,而自己过去枪都很少拿,更别提打仗了,于是去江西前,就让李德教教他怎么打仗,想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但博古不是这块料,一个头两个大,完全学不进去,想着不然就让李德跟他去江西吧!博古知道,李德参加过一战,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有这些金字招牌,指挥红军打蒋介石应该问题不大! 从程序上来说,是共产国际派来的,而且共产国际有明确的指示:奥托·布劳恩作为没有指示权力的军事顾问,受支配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简单来说,李德作为顾问,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不能干涉红军的行动,且不受命于共产国际,只受命于中共中央。 对于博古来说,李德的到来简直是“雪中送炭”,因为他到苏区后,发现这里都是凭本事吃饭的,想要建立威望,那必须得拿出真本领,比如指挥红军打一场大胜仗,但这恰恰是博古的短板,否则都不会找李德突击学习了。 李德到苏区后,不上前线实地考察,也不下基层了解情况,整天就窝在办公室看地图,在“闭关”了几天后,他拿出了新战法:短促突击、堡垒对堡垒。 你说李德不认真吧,他又把每一个碉堡要挖在什么地点,机枪、迫击炮要放在什么地方,都在地图上标得一清二楚。博古一看图画得这么漂亮,非常地满意,深感科班出身的果然不一样,比本土将领强太多了,于是要求部队必须按照李德的命令执行! 有了博古的支持,李德就把欧洲的那套都搬到了中国,也不想想,苏区的地形气候、红军的武器装备和苏军一样吗?最后的结果就是红军打一仗败一仗,辛苦修建起来的碉堡,简直是敌人的活靶子,几轮炮火下来就变成了废墟。 在这之前,红军打仗是很灵活的,从不和敌人硬碰硬,现在完全是被动挨打!李德对自己迷之自信,每次打了败仗也不反思,还把主要责任归咎于将士们没有执行好他的指示,就连博古也是这么认为的。 有人会问,“三人团”中除博古、李德外,还有周恩来,他怎么不站出来反对呢?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是李德制定的方案,博古看都不看直接同意,举手表决的话,始终是二比一,周恩来也无能为力,而且这个时候,毛主席也已被他们剥夺了军事指挥权! 最后在博古、李德的瞎指挥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不出意外地失败了,被迫撤离了这块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踏上充满未知的长征路! 大家也慢慢看清了博古、李德的斤两,为了红军的命运,在遵义会议上,撤去了他们的军事指挥权,让毛主席出山。而李德,则继续跟着大部队走完了长征,并于1939年返回了苏联。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