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援队在应对缅甸地震挑战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快速响应与抵达灾区 - 灾难发生后不到24小时,中国集结多股救援力量,从陆空多路抵达缅甸灾区,成为首批驰援缅甸的国际救援队伍。由于内比都机场航空管制塔倒塌,机场设施受损,往返内比都和曼德勒的航班取消,中国救援力量采取“陆空接力”的方式,分批直达灾区腹地。 专业救援力量与物资准备 - 派出专业的救援队伍,如应急管理部组建的82人中国救援队,包括行动队、医疗队以及后勤等人员,来自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应急总医院,还有三头搜救犬。此外,云南救援医疗队、蓝天救援云南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也纷纷前往。 - 携带大量专业救援装备和物资,如全功能生命探测仪、地震预警系统、便携式卫星、无人机、破拆工具等,以及帐篷、毛毯、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等生活物资。 应对复杂救援环境 - 针对当地钢筋混凝土建筑呈现粉碎式、下沉式倒塌的情况,救援前对受损坍塌建筑进行整体安全评估,制定应急方案,保障救援队员安全。 - 面对交通受阻的情况,救援力量竭尽所能开辟小道,打通连接灾区的生命通道。 应对气候与卫生挑战 - 当地气候潮湿且高温,最高温达39摄氏度,容易出现传染病、皮肤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医疗救援队提前准备相应药品和物资,为缅甸受灾群众和救援队队员提供医疗保障,中缅救援人员也加紧准备疫苗,做好防疫准备。 开展高效救援行动 - 各支救援队伍争分夺秒,在震后“黄金72小时”内紧张工作,如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携手当地救援力量,从缅甸首都内比都一家医院废墟下救出被困近40小时的老人。
中国救援队在应对缅甸地震挑战时采取了以下措施: 快速响应与抵达灾区 -
凡梦聊情感文案
2025-03-30 12:21:38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