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兰回国后,提及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时,向毛主席透露了一个关乎他自己的秘密!毛主席听完后忍不住一直叹息!
1937年,贺子珍拒绝了毛主席的挽留,毅然选择前往苏联学习。此前贺子珍跟随红军四处征战,她吃了许多苦头,身体状况也非常糟糕。
来到苏联后不久,贺子珍就生下了她与毛主席的儿子,原本她以为自己能在苏联好好休养,可没想到一系列变故,会使得她在苏联的日子变得更加艰难。
后来,曾在苏联与贺子珍同在一家医院治病的王美兰谈起了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每当谈起这件事的时候,王美兰就忍不住想起了毛主席。
贺子珍前往苏联后,她与毛主席之间的联系就这么中断了,由于战争等因素,两边想要恢复联系变得非常艰难。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二人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他们之间的爱情再也回不去了。
虽然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但毛主席还是非常关心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只是由于信息不畅,主席始终无法了解到贺子珍的实际情况。
后来王美兰从苏联回国,她来到延安见到主席的时候,就将贺子珍的情况告诉了毛主席。
当时,苏联虽然有着更好的医疗条件,但贺子珍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刚刚出生的儿子在不久之后就因脑膜炎夭折。
这件事对贺子珍的打击极大,与毛主席走到一起之后,两人陆续有了几个孩子。
可由于红军转战各地,贺子珍前后将两个孩子都交给了别人照顾。长女毛金花就在寄养后不幸夭折,这些事情已经让贺子珍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小儿子的夭折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起初她得到了一位苏联老太太的帮助,一个人照顾着孩子。没想到由于医疗室的条件比较差,孩子突然得了感冒,一开始孩子的情况就有点不好。
那时贺子珍正忙于学业,她便将孩子送到了婴儿室里面,没想到孩子的病情发展很快,自己的疏忽竟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结果。
儿子离世后,贺子珍一直沉浸在悔恨中,正是自己的疏忽耽误了儿子的治疗。此后,贺子珍的精神状态也不稳定,整个人郁郁寡欢。
在与贺子珍相处的日子里,王美兰与她的感情相当不错。想到贺子珍一个人在苏联过着艰难的生活,王美兰也是十分难受,于是她后来在回忆起贺子珍在苏联的生活时,也将这个实情告诉了毛主席。
多年以后,王美兰还是无法忘记毛主席当时的反应,因为在大家看来,毛主席平日里非常健谈,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也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可当听说贺子珍在苏联的恶劣处境,还有“小儿子夭折”这个关乎自己的秘密后,毛主席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毛主席决定将女儿李敏送到苏联,让她到贺子珍的身边,希望有孩子的陪伴能够让贺子珍重新振作起来。
能够让性格刚强的毛主席如此动容,可见两人虽然已经彻底分开了,但贺子珍在毛主席的心里还是有着特殊的地位。毛主席的这个选择,改变了贺子珍的生活,女儿来到身边后,贺子珍的生活终于有了指望。
与女儿团聚之后,她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生活中又有了欢声笑语。贺子珍一面继续学习,一面小心照顾着女儿,可没想到苏德战争的爆发,让她和孩子的生活再一次陷入了危机。
德军接近莫斯科的时候,贺子珍带着女儿与诸多人员一起撤到了伊万诺夫城,此时整个苏联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前线战事吃紧,苏联国内的物资供应变得极为紧张,与富庶的莫斯科相比,这里的条件实在太差了。
大家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境,又要在严寒中艰难生存,贺子珍自己倒是能够扛下来,可年幼的李敏就很难熬了。没过多久,李敏又患上了肺炎,这对贺子珍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为了女儿的健康,贺子珍拼命工作,除了平日正常上班,她还跑去替别人缝补衣裤、织毛衣、做农活,靠着不断打零工多挣点钱,换回李敏急需的药品以及牛奶和面包。
在她不断努力下,李敏的病情有了好转,身体好了起来。有了过去的教训,贺子珍对保育院并不放心,女儿的事情她都亲力亲为,但没想到她的做法,却惹怒保育院的院长。
对方直接编造了谎言,利用自己的职权将贺子珍关入疯人院,贺子珍非常担心女儿的情况,多次抗争但都没有结果。好在党内其他同志注意到了她的情况,在大家的帮助下,贺子珍这才恢复了自由。
经历了这一切,贺子珍已经不想继续留在苏联了,1946年,在王稼祥等人的帮助下,贺子珍终于带着女儿回到了国内。
晚年的贺子珍长期生活在上海,毛主席考虑到她身边需要人照顾,经常让女儿李敏留在那里陪着她,1984年4月贺子珍因病去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