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多远? 周末看了一篇某大V的公众号文案,其中提到朱嘯虎正在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投资。据说朱嘯虎在创投界的名声很响,押中了多个独角兽,同时他的卖出操作也挺准的。但是,作者也提醒并非每一次交易他都是成功的。意思大概是指朱嘯虎的成功概率相对大一些,对于他的操作,我们可以重视,并且权当一个参考来源。 关于朱嘯虎卖出”人形机器人“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个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路径不清晰。 目前缺乏真实可靠的客户需求。现在的机器人的客户有哪些,都是高校研究机构、竞争对手或者是用来做展示用途的。 另一个意思是上涨过多、估值过高了。商业化应用八字还未有一撇,大家就似乎都达成”画大饼“的共识了。 我感觉这两点说得都有道理,不像是故意制造负面新闻。这里要准确理解他的表述,指的是”人形“的机器人,而非所有的机器人,因为很多机器人已经应用在B端了,特别是在工业自动化方面。 大家也可能被央视春晚中的人形机器人的表演给迷惑了,一致认为在不远的未来,就能进入消费领域,似乎这美好的一幕马上就要实现了。 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停留在机器人如何如何会翻跟头,会什么动作技巧。真正的卡点是这台人形机器人如何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聊天得知,目前大多数机器人公司的CEO还没有一个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具体的研发生产步骤。还是停留在科幻片式的畅想阶段。 比如说,这个人形机器人买回来,它是能帮我遛一遛狗呢,还是能帮我做顿饭,或者在工地上当个大力士搬运工? 其实我感觉作为非人形机器人的AI应用,应该会在不久的将来有具体的应用,那种形成闭环的应用,比如说我提出一个具体的旅行要求,你帮我出一个出行的攻略,同时帮我把筛选好的酒店的预订、高铁电子票全部买好,并发送到我的手机里。 这么一种具体的落地应用,我估计就目前的AI发展速度,实现起来应该不会很难了。 这种小型的生活应用反而容易实现,据说目前已经有了那种做会议纪要整理的小机器了,在开会的时候往桌子边上一放,AI能够识别每个人的发言内容,最终生成一个会议摘要。有的厂家已经通过生产这种小机器人开始赚到钱了。 在杂志《科学大观园》2025年第6期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据业界预测,人形机器人应用到工厂的时间是2024年到2027年,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为2028年至2031年。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将达到140万台,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 拭目以待吧~
人形机器人距离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有多远? 周末看了一篇某大V的公众号文案,其中提
德欢看看养护
2025-03-31 16:26: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