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赵子立打算起义,团长田中田说:“军长,你当初不跟张轸起义还搞破坏,如今走投无路才想要起义,人家会认为你三心二意,不会接受的。 半年前,国军十九兵团司令官张轸在武昌金口率部起义,该兵团辖127军、128军,其中,128军是张轸的基本部队,起义意愿强烈,而127军军长赵子立,却不愿起义。 张轸起义时,127军的一个师跟着128军一同行动。赵子立带着剩余部队,一路撤到了长沙。 到长沙后,自认为表现不错的赵子立去找白崇禧,以邀功的语气说:“此次张轸突然发难,事发太过仓促,尽管如此,我还是把127军的大部带出来了,听候白长官的调遣。” 白崇禧脸色铁青的说:“赵子立,一个师说没就没了,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我看你根本就没有掌控好部队。还有,你整日和张轸在一起,为何对他的图谋一无所知?是不是知情不报呢?” 赵子立惊出一身冷汗,连忙解释说:“白长官,这其中有误会,给我点时间整顿部队。” 几天后,传出白崇禧准备撤去赵子立军长的职务,将127军重新整合的消息。赵子立不甘心任由白崇禧宰割,召集127军主要军官商议对策。 127军和桂系并无渊源,黄埔军官不少,众人商议后,决定脱离华中军政长官公署节制,前往四川。 就这样,赵子立率127军突然离开长沙,往四川疾行,等白崇禧发觉不对劲,想派兵拦截时,已经来不及了。白崇禧去电“参谋总长”顾祝同,要求将赵子立撤职查办,顾祝同自然不会同意,此事不了了之。 老蒋得知赵子立这个黄埔六期的学生,竟主动带着部队入川,表示满意,便委任他为“河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 此时的河南,早已解放,老蒋的这番委任,让赵子立哭笑不得。 1949年11月上旬,赵子立奉命率部撤退到川东万县、忠县一带驻防。此时的赵子立,眼见国民党大势已去,为了全军万余名官兵的前途,也为给自己寻得新生,他决定效法张轸。 赵子立先将此意向副军长姚升瀛、参谋长姚少一透露,取得他们的认同,接着又说服了309师师长刘子仁。赵子立的这个军,建制残破不全,仅309师较有战斗力,刘子仁愿意起义,等于起义成功了一半。 就在赵子立紧锣密鼓筹备起义事宜时,内部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一天,团长田中田来找赵子立,说:“军长,恕我直言,你当初不跟张轸起义,甚至还搞破坏,如今走投无路了才想要起义,那边会认为你三心二意,恐怕不会接受你的。” 赵子立说:“起义是唯一的出路,只要我们真心弃暗投明,他们定会接纳我们。田团长,我意已决,也希望你能以大局为重。” 有一次,赵子立召集团以上军官开会,当他透露出起义的想法后,有几个顽固军官出言反对,一时间会场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赵子立见状,站起来高声说:“我知道,大家心里有疑虑,有担忧,这很正常。但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还有什么希望?一路败退,物资匮乏,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难道真的要一条道走到黑吗?” 军官们受到感染,纷纷发言,大都是支持起义的,将那几个顽固军官的声音压了下去。 12月,赵子立派出的代表见到了解放军首长。解放军首长对赵子立的起义意愿表示欢迎,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随后,赵子立又马不停蹄地与起义的刘文辉、邓锡候部取得联络。刘文辉和邓锡候在收到赵子立的信件后,很快给予了回应,承诺会在起义发起时,给予策应。 就在起义进入最后关头时,意外发生了。有消息传来,胡宗南似乎察觉到了赵子立部队的异常动向,让亲信李文抽调两个师,去127军的防区 “视察”,名为“视察”,实则是若发现不对劲,就打算以武力强行收编127军,解除赵子立的指挥权。 这一消息让起义部队内部人心惶惶,赵子立紧急开会商讨对策。 师长刘子仁一脸紧张的说:“军长,这可如何是好?我们的起义计划恐怕暴露了。” 赵子立沉思片刻,说:“大家先别慌。既然他们要来,我们就将计就计。一方面,我们要加快起义的准备进程,争取提前行动;另一方面,要安排好接待工作,尽量拖延时间,不让他们发现我们的真实意图。” 由于解放军的进军速度很快,焦头烂额的胡宗南,将本要派去监视赵子立的部队又调去了成都,虚惊一场。 12月25日,赵子立率127军一万二千余官兵,在巴中正式宣布起义。起义部队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迅速控制了巴中地区的关键据点,解除了部分仍坚持顽固立场的小股部队的武装。整个起义过程很顺利,未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和混乱。赵子立起义,加速了西南解放的进程,也让手下官兵迎来了新生。 1950年1月,贺龙司令员接见了赵子立,对他说;““赵将军,你率部起义,这是大功一件。” 晚年的赵子立,为祖国统一而奔走,并当选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1992年2月1日,赵子立在北京病逝,年85岁。
呜呜呜夏凤华老婆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