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还乡后,楚王韩信报了三份“恩情”。
1.南昌亭长:韩信父母早亡,从小家庭贫困,而且他还不会谋生,曾多次去南昌亭长家蹭饭;但长此以往,却遭到了亭长之妻的厌恶,之后便自行离去。
功成归来之时,韩信去了南昌亭长家,对他说:“您是好人,做好事却有始无终”;可即便如此,韩信还是赠送了一百钱作为回报。
2.屠夫:早年看不上韩信,并侮辱他;甚至令其蒙受胯下之辱。韩信同样召见了屠夫,任用他做了楚军中尉。
韩信对将士们说,这是一位壮士;当年受辱时,韩信本可以杀他,但没有意义,唯有忍受一时之辱,才能换来今后的功成名就。
3.漂母:韩信在河边钓鱼,遇到了洗衣服的漂母,她见韩信饿了,便立即拿出饭菜给韩信,持续了十几天;他声称定要报答漂母的一饭之恩,可漂母不图回报。
衣锦还乡后,韩信召见了漂母,并赐给她黄金千斤,以谢当年之恩。
三份恩情,唯有漂母的情分最重;因为韩信最初召见的就是漂母,其次是南昌亭长,最后则是屠夫。她乐善好施,一视同仁,并没有瞧不上落魄的韩信,与南昌亭长之妻的冷漠以及屠夫的嘲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是二人的轻视,激发了韩信的进取心;这就是二人瞧不起他而他还要报恩的关键之所在。
韩信重情重义,心胸宽广,因此才会不遗余力地辅佐刘邦;即便后来他有实力脱离汉军,从而三分天下,但韩信并没有这样做。
理智告诉他,知遇之恩胜过一切非分之想;正是靠着这份初心,韩信最终才帮助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