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为躲避日军扫荡,邓玉芬和乡亲们躲进山洞。儿子饿得不停哭闹,为了不暴露行踪,邓玉芬从衣服里扯出棉花塞进儿子嘴里,并紧紧捂住他的口鼻。等危险过去,邓玉芬才发现儿子已没了呼吸。 1891年,邓玉芬生于密云县水泉峪村。由于家中实在贫困,12岁时父母就把她嫁了人。 夫家以种地为生,也不富裕。好在邓玉芬自小勤快能吃苦,她带着丈夫到山上开荒种地,日子逐渐好起来。 或许邓玉芬旺夫,她不仅给夫家带来了财,还一连生下七个儿子。 原本以后的日子应该人丁兴旺红红火火,可是这一切却因战争戛然而止。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到处烧杀抢掠。为了生存下去,乡亲们不得已离开家,去开辟荒山。 1940年,八路军来到密云县抗敌,乡亲们终于看到希望,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玉芬也参与其中,经常帮忙照顾伤员,还给八路军送去吃喝,并说:“你们好好打仗,大娘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一天正吃晚饭时,邓玉芬突然对丈夫说:“现在到处在打仗,日子也过不好,咱们有7个儿子,不如你带他们去参加游击队吧。” 其实丈夫也早有这个想法,于是两人一商量,三个大儿子跟着父亲去打仗,四个小儿子留在家里陪母亲。 次日一大早,邓玉芬把人送到村口,叮嘱儿子:“可不要丢了咱家的脸,不打胜仗就不要回来。” 这些儿子哪个不是她亲生亲养的,作为母亲她怎能舍得,但是为了民族大义,邓玉芬不得不狠下心,将儿子送去战场。 从那以后,邓玉芬更加尽心尽力地支援八路军,把战士们当做亲生儿子一样照顾,这才安心许多。 后来邓玉芬把老四老五也送去当八路军,只是没想到,仅几个月后就传来噩耗。 当时丈夫为响应“回山搞春耕”的号召,带着老四老五去种地,却在途中遭遇日军。丈夫和老五当场被害,老四被抓走后,经不住酷刑去世了。 同年秋天,大儿子也在战争中英勇牺牲。 接二连三的打击,险些把邓玉芬击垮。谁料她的精神还没养好,二儿子又在战斗中受伤,回家疗养,却因为敌军封锁,得不到及时救治,病情加重恶化,不幸去世。 邓玉芬恨不得将日军千刀万剐,但她还要振作起来,毕竟还有两个儿子要照顾,三儿子还没有音讯。 对于送丈夫、儿子们上战场的决定,邓玉芬从来没有后悔过。在她看来,她的丈夫和儿子都是英雄。 但是在那个年代,苦难何其多。 1944年,日军进行大规模扫荡。在逃跑途中,老六走失,邓玉芬只好先带着老七,跟着乡亲们一起躲进山洞。 但是老七还太小,长时间没有吃饭,饥肠辘辘的他不停哭闹。邓玉芬为了不连累乡亲们,只好从衣服里扯出棉花塞到老七嘴里,然后紧紧捂住他的口鼻。 等到危险过去,邓玉芬才松开手,却发现老七不仅停止了哭闹,也停止了呼吸。看着儿子死在自己手里,邓玉芬心痛自责不已。 好不容易熬到抗战胜利,走丢的老六也找了回来。可不久后又爆发解放战争,邓玉芬依然没有任何犹豫,让老六报名参军。 但毕竟家里就剩下老六这根独苗,邓玉芬不放心,又想去把人找回来,却在路上看到众多无家可归的人。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这么自私,于是见到儿子时只说了一句:“好好打仗,娘在家等你回来。” 可惜事与愿违。1948年,老三在打黄坨子据点时壮烈牺牲。 邓玉芬听到这个消息时,伤心地撕心裂肺。就在她几近崩溃之时,老三却突然平安回来,这令邓玉芬感到一些安慰。 邓玉芬大喜过望,拉着儿子不松手,连忙问这些年他都是怎么过来的。 老三说,当初他与部队走散,就去国民党军队做了马夫。后来战争胜利,他就趁机偷跑回来当了逃兵。 他的话音刚落,邓玉芬立马拉下脸来,从此再没给过老三笑脸。 1970年邓玉芬去世,享年79岁。她曾说:“我不愧对祖国,也不愧对自己。” 抗战时期,除了有在战场上拼杀的大丈夫,还有无怨无悔辛勤付出的英雄母亲。她们舍小家保大家,从来不计较得失。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榜样,她们的丈夫、儿子,才能在战场上更加英勇无畏。
1944年,为躲避日军扫荡,邓玉芬和乡亲们躲进山洞。儿子饿得不停哭闹,为了不暴露
品古观今呀
2025-04-01 10:11:42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