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郁达夫与王映霞久别重逢,想要同她同衾共枕,她却推三阻四。两天后,王映霞突然和别的男人出游,且彻夜不归。郁达夫这才如大梦初醒,他必须找王映霞说个清楚。 两年前,郁达夫第一次面对与王映霞的长期分离时,就有所感觉。 移居杭州之后,建造风雨茅庐的花销远远超过预期,使郁达夫不得不为生活所迫,远去福州任职挣钱。 分离的前一晚,王映霞怕郁达夫在上海乱花钱,便提出要陪他到上海,但郁达夫拒绝了。二人为此发生了口角和争执。 在郁达夫看来,王映霞这次的反应有些过激,还是对以前的事情心存不满。 其一是,1927年9月,郁达夫私自发了《日记九种》,这些日记详细地记载了他们的恋爱过程,还有好多不能告人的细节。对此他曾对王映霞许诺过,在没有她同意的情况下,绝不会公开发表。 其二是,在结婚时,王映霞的那块“心病”没有解决。郁达夫已在1920年娶妻生子,妻子孙荃已为他生了三个孩子。他再次娶王映霞时曾许诺要和孙荃离婚,可是至今他们也结婚10年,郁达夫一直没能和孙荃离婚。 其三是郁达夫嗜酒如命使王映霞很是看不惯。婚后不久的一个寒冬里,酒后的郁达夫醉倒在马路上躺了一夜,王映霞为此忙活了一整天。 后来郁达夫的二兄来他们家时,因为王映霞劝阻喝酒,郁达夫竟然闹起了离家出走的把戏,使王映霞感到心酸不已。 以上这些,是郁达夫所想到的。只是,对于王映霞内心深处的“报复”心理,直到两年后,他才意识到。 1937年,王映霞带着孩子去丽水避难。过不久,郁达夫就听到谣传,说他的好友许绍棣新借得一夫人,同居丽水,逍遥快乐。而这个夫人,便是王映霞,郁达夫有些不相信。 随后不久,郁达夫接受郭沫若的邀请,北上武汉。途中他便顺道来到了丽水。 俗话说:“久别胜新婚”。在郁达夫的想象中,对于他不辞辛劳、车马劳顿的回归,王映霞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可是,王映霞却表现的异乎寻常和冷静。 初到丽水的那天夜里,郁达夫想同她同衾共枕。王映霞考虑到许绍棣没出去办公,也和他们住在一起,所以便拒绝了。 第二天,许绍棣出去开会没有回来,王映霞又以来月事为由,提出分宿。 到了第三天,许绍棣开会回来,王映霞又同他一起去了碧湖,整夜未归。 直到这时,郁达夫才如梦初醒,想到了谣言,觉得自己很愚蠢和糊涂。于是二人挑明了话题大吵一顿。 之后,郁达夫提出,要么王映霞随他去武汉,要么就在丽水和许绍棣永久同居下去。 为此,王映霞着实认真思考了一番,两天后,同意随去武汉。据郁达夫观察,王映霞因为这事似乎和许绍棣交涉很久,许绍棣不答应与她结婚,她才泪别爱人,随他同去的。 虽然夫唱妇随了,但是有了隔阂的二人,争吵不断。 同年,在他们又大吵一架之后,王映霞离家出走。寻找未果之后,郁达夫写了一份《寻人启事》登在了《大公报》上。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这件事弄得沸沸扬扬,最后郁达夫不得不再次刊登道歉启事,并签订协议书,才算告一段落。 经过此事,虽然表面上都平静了,其实二人之间的隔阂更深了。面对这些,郁达夫想到逃离,于是他便接受了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 没想到临行前,王映霞居然要带着孩子一同与他前往新加坡。 在王映霞看来,郁达夫的逃离行径和离婚差不多。她为郁达夫和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她不想轻易放弃,想要再争取一把。 人们常说,时间可以疗愈一切,但是,真正的心灵裂痕和创痛,是难于痊愈和愈合的。 郁达夫到新加坡不久,有友人向他约稿,他便把最近几年写的20首诗,并加上一则纪事文字,总题为《毁家诗纪》,发表在了香港《大风》旬刊上。 这些诗,特别是纪事文字,毫不保留地暴露了他们婚变的详细内幕、过程和细节。 半年后,身在新加坡的王映霞,通过友人得知此事。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首诗都像一颗重型炮弹,把她对他仅存的一点期许炸得无影无踪。 随即,不甘受气的王映霞针对《毁家诗纪》写了《答辩书简》,也公开发表在《大风》杂志上。 面对这种局面,他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离婚。1940年3月,二人在新加坡协议离婚,结束了12年的“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恩恩怨怨。 从郁达夫对王映霞一见钟情,到两人结婚,经过了短短3个月恋爱期。 他们当初轰轰烈烈的真爱,换取了12年的婚姻,其中还有2年的痛。 最终,他们的婚姻败给了他们自己,败给了生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对文人郁达夫和王映霞而言,更是如此。 美好的爱情遇到琐碎的生活,总是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婚姻中的爱情消失了,但是生活还必须要继续下去。 爱情是风花雪月,婚姻是柴米油盐。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柴米油盐打败了风花雪月。
1938年,郁达夫与王映霞久别重逢,想要同她同衾共枕,她却推三阻四。两天后,王映
品古观今呀
2025-04-01 10:12: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