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2年,张居正进宫,一见到万历帝朱翊钧,他就“扑通”跪下,哭诉道:“陛

史说畅谈呀 2025-04-01 10:22:18

公元1582年, 张居正进宫,一见到万历帝朱翊钧,他就“扑通”跪下,哭诉道:“陛下,刘台那厮欺负老臣,您要为我做主啊。”说完,趴地上放声大哭,久久不愿起身。

说起来,刘台还是张居正的门生。

早在1571年,刘台参与会试,主考官就是张居正。按照约定俗成,刘台算拜在张居正门下,也就是他的门生。

有这一层关联,刘台很快就成为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后来又被张居正安排到了九边重镇之首辽东巡按这个位置上。

当然,张居正并不是无私地帮助,他希望刘台能成为自己的耳目,方便日后行事。

也不只是刘台,还有其他的门生,也是这样被张居正安排在各个要位上。

然而,有人做到了乖乖听话,有人却不会轻易低头。

起初,门生傅应祯向朱翊钧建议,不应该让张居正独揽大权,而要广开言路,关心百姓生活疾苦。

朱翊钧听后,要对傅应祯施杖刑,还把他关到了监狱里,来探望的三个人也被免职了。按照规矩,张居正要走形式劝阻朱翊钧,施行仁政,他却说:“不用过多惩罚,禁锢终身就可以了。”

傅应祯只是上书建议,结果不仅被打,还被禁锢终身,远在辽东的刘台为他鸣不平。

他也十分反感老师张居正的作为,就写了两封5000多字的弹劾书,一封上交给万历皇帝,一封交给张居正。

张居正看过后,大发雷霆,被自己的门生弹劾,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而且这封弹劾书也没有一个字是客气的,大意是说“贪财、揽权、滥权、公作私用等”,他只好进宫去找朱翊钧。

见面后,他跪下来就开始痛哭,说道:“陛下,刘台那厮欺负老臣,您要为我做主啊。”

说完,还趴在地上痛哭,久久不愿起身。

朱翊钧走下来,亲自扶起张居正,说:“先生请起,朕会为你惩治刘台的。”张居正这才起身,不久后离宫而去。

等了一天,他没见到锦衣卫去抓刘台,就给朱翊钧递上“我要辞职”的信。一连接着三天,每天都递上一封,朱翊钧每次都挽留。

没办法,他只好派锦衣卫出城去抓刘台,把刘台绑回京师后,又丢进了锦衣卫诏狱。刘台没有辩解,对一切行为都承认了,但他不认为自己有错,坚称“指出老师的问题也是自己职责所在”。

经过三法司会审,处理结果是先打一顿刘台,然后再充军,张居正明着没说什么,跟随他的人却都能看出来,他想要置刘台于死地。

于是,手下这帮人开始操作,先是有人举报刘台贪了万两银子,然后再让地方官员控制刘台的家人,最后定下这个罪名。

这时,张居正已经病重,但还对刘台弹劾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有人为了满足张居正,偷偷毒死了狱中的刘台,结果就在不久后张居正也咽气了。

张居正去世后,朱翊钧终于放开了手脚,第一件事就是说张居正坑害无辜,为死去的刘台找回了清白。

其实,不管是刘台还是朱翊钧,都算是张居正的门生。可是身为老师的他,独揽大权,不关心百姓的死活,最终触犯了众怒。

刘台等人,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高中科举,并不是为了成为谁的党羽,乖乖听话。他们是国家挑选出的人才,要为朝廷和百姓做事。

在那时,门生触犯老师,是违背常理的一个行为。然而刘台,不顾身前性命,不顾身后清名,还是指出了张居正的问题,这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从这点来看,身为老师的张居正,不如门生刘台!

0 阅读:36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