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朱熹十世孙朱熿回到婺源县,打算收回朱家祖上坟地。所有人沈刚得知后,要价五千两,否则拒不交出。结果过了一阵子,沈刚不仅乖乖交出地,还倒贴了一笔钱。 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家,为统治者所尊崇,他被世人称为“朱子”,有陪享孔子太庙之荣。 不过,朱熹很早就离开了婺源县,直到他的第九世孙朱梴这代,才迁回婺源县。但这时,朱家的祖上坟地已经归张老财所有了。 既然如此,又怎么落到沈刚手上的呢? 这事,还要从沈老财说起。 沈老财是当地有名的财主,因为祖上为富不仁,到他这一代,就只有沈刚一个独苗苗,沈老财对这个儿子从小就宝贝得很。 沈刚稍大些,沈老财特意请来教书先生,希望这个儿子能考中科举,为沈家光宗耀祖。 然而,沈刚喜欢玩耍,不喜欢学习,仗着父亲的宠爱,他根本不听教书先生的话。 教书先生教了几年,沈刚却连《三字经》都没背下来。为了不被辞退,教书先生让沈刚安心玩耍,自己帮他完成作业。 不知情的沈老财,还逢人就夸:“我儿子学习可好了。” 沈刚适龄后,一连考了五年县生,都没考上,气得沈老财直骂教书先生:“我儿子这么聪明,怎么会考不上,一定是你教得有问题。” 教书先生不知所措,想了想才说道:“不不不,我看是你家祖坟风水不好,自建立大明以来,沈家可曾出现有一个做官的吗?” 闻言,沈老财收了脾气,问道:“那依先生来看?” 教书先生继续说:“我看朱家祖坟的风水不错,现如今那块地属于张老财,你把它买回来,把沈家先祖迁入,没准你儿子就能考上了呢?就算他考不上,没准他的后代就能考上状元呢?” 沈老财认为,教书先生说得有道理,就跑去找张老财,花了三千两银子买下那块地。 如此高价,自然是有教书先生从中作梗,吃了多少回扣不得而知,不过沈老财倒是心甘情愿,以为他的子孙从此后就能当官了。 可是,还没等沈老财看到,他就去世了,这块地也就由儿子沈刚继承了。 沈刚不学无术,自然没有当成官,后来他又沾上赌瘾,把殷实的家底尽数败光,值钱的就剩下朱家那块地了。 且说,朱熹第九世孙朱梴迁回婺源后,没想着收回那块地,直到朱熿这一代,才惦记着收回。 沈刚得知后,以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告诉朱熿,一口价五千两,否则绝不交出这块地。 朱熿刚任职,没有这么多钱,而且他认为收回朱家坟地是理所应当的。可沈刚不交,朱熿也不能强逼,他只好拜托大太监刘瑾向皇帝说明。 圣旨一下,婺源县的县官就去找沈刚,让他交出朱家坟地。沈刚不依不饶,说道:“我爹花了三千两买的这块地,凭啥说交就交?何况还有契约呢。” 县官拿过契约细细端详,很快就看出了门道,就对沈刚说:“好,先不说交地的事,这契约上没有官府盖章,是‘白契’,你可有偷税逃税的嫌疑?” 在那时,偷税逃税不仅要罚钱,还要挨打。沈刚害怕,就交出了朱家坟地,还自己掏钱,把沈家先祖重新迁出。 朱家坟地,这才回到了朱熿的手上。 朱熹倍受推崇,他的后代可以不用考试就能去国子监读书,哪怕是旁支族人,也能免除赋税徭役。 因此,许多人都争着抢着,说自己是朱熹的后代。 朱熿深知,这样一来,朱熹的后代就不再是独特的,而且也显不出身份地位,他就收回朱家坟地,而且还告到御前,皇帝下令“仔细辨别朱熹后代,再发放权利”,这事才算作罢。 不过,也有例外,有一人偏不在乎。 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修史的人劝他,可以称是“朱熹的后代”,以拔高自己的身份。未料,朱元璋偏不要,他承认自己就是农民出身,通过重重难关建立了如今的大明。 不过,那些冒称朱熹后代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是为了做官,仅仅是能免除赋税徭役罢了!
一次,朱熹十世孙朱熿回到婺源县,打算收回朱家祖上坟地。所有人沈刚得知后,要价五千
史说畅谈呀
2025-04-01 10:23:13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