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戚继光偷偷娶了3个小妾,生了5个儿子,发妻王氏知道后提着利刃杀气腾腾地去找他。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内一男一女的说笑声。王氏一脚把门踹开,怒吼:“看我不把你杀了。” 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骁勇善战,声名赫赫,可在这英姿之下,却藏着一颗怕老婆的心。 戚继光13岁定亲,岳父为“万户南溪王将军栋”,两家知根知底,都是武将出身,也算门当户对。 明朝有一个惯例,能称呼为“将军”的官员,品级起码都要在从五品之上,由此可见,戚王氏的出身不低。 娘家威武,她自身更是有底气,野史曾说其“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丝毫没有丢了将门虎女的面子。 或许也只有这样一位巾帼英雄才能镇得住戚继光。 虽然王夫人风风火火有几分男子气概,可在夫妻生活上,她也做到了贤惠体贴。 新婚后戚家还没发家,戚继光也未得志,家里生活有些拮据,自小被父母宠大的夫人却没有半分埋怨,反而极为懂事。 这一日,她照常打理三餐,早上烧了碗鱼头,中午又烧了条鱼尾,戚继光纳闷,鱼肉去哪里了?到了晚上才发现完整的鱼肉居然被全部放在了自己碗里。 好不容易买条鱼,夫人都留给了丈夫,戚继光大为感动。 王夫人的贤惠不止于此。戚继光第一次辞家远戍时便犯了难,这次出门不仅路途遥远,时限还不短,家里青黄不接,弟弟戚继美还要娶妻,此去一别,家里的花销谁来承担? 看丈夫忧心忡忡,王夫人也没多问,转头便卖掉了为数不多的首饰为弟弟娶妻,戚继光又是一阵感动,拉着妻子浓情蜜意好一阵。 只可惜戚家新娶的弟媳年纪小,王夫人又是一个暴脾气,两个女人没少打架,戚继光担心妻子不满,又害怕出面管教弟媳会影响兄弟关系, 只好写了首《拟黄台瓜作》,“四瓜犹畏摘,两瓜更何如?一摘瓜分半,再摘蔓且除。” 王夫人性情刚强,但也是个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一看诗词便明白了戚继光的顾虑,深爱丈夫的她主动屈己待人,和弟媳搞好关系,绝不让丈夫在外有内宅之忧。 时光容易把人抛,原本嬉笑怒骂的甜蜜生活并不能长久,戚继光与妻子的浓情蜜意没持续太久便出了问题。 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王夫人与戚继光成婚数年,每每生育,孩子却全部夭折,再怎么说,戚继光也是个传统男人,眼看膝下无子,他焦虑下也不管什么怕不怕老婆了,托人暗中娶了几个身子强健的妾室,偷偷生下几个儿子。 本来戚继光计划在家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可人多口杂,王夫人还是知晓了实情,一怒之下,提刀就向戚继光卧房走去。 戚继光一听夫人要来,连忙严阵以待,穿上铠甲,主动来到卧室找夫人服软,还不等王氏发作,他先发制人,抱着老婆诉起苦来,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对不起父母祖宗”,苦水是一个劲往外倒。王夫人虽然强悍,但也见不得丈夫这样求饶,只得低头。 最后,戚继光出面过继了庶出长子安国给王氏,这个问题才算彻底翻篇。 虽然表面风平浪静,但二人的感情终归出现裂痕。年岁渐长,兰因絮果,戚继光身边的美人逐日增多,王夫人彪悍有增无减,二人矛盾日益激烈,渐渐走入相看两相厌的境地。 色衰爱弛,王夫人只能将精力寄托在过继来的孩子身上,可年幼的安国此时又重病夭折。 看着丈夫身边莺莺燕燕,自己却寂寥孤苦,王夫人顿时崩溃,与丈夫大吵一架后,“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拿着自己的嫁妆与积蓄头也不回地离婚了。 而此时的戚继光也走起了下坡路,张居正被清算,他也被定为“张党”余孽,丢了官职威望,只能回到家乡生活。 戚继光积蓄不多,弟弟戚继美已经病故,留下一个与王夫人同样彪悍的续弦弟媳更不是善茬,也学着王夫人收拾积蓄回了娘家。 戚继光不仅要负担自己妻儿老小的开支,还要资助侄子生活,一大家子过得极为拮据,而常年行军打仗所积攒的病根也爆发出来,在老家住了不过三年,便重病缠身,药石无医,随后撒手人寰。 更为可惜的是,在他死后,几个儿子无一继承其军事才能,一生碌碌无为,原配妻子王氏也再未露面,只有旧日同僚出面替他写了墓志铭,可悲可叹。
王子璇,一梦回古代,烟火撞星辰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