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天津大学的教授、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张浩,收到美国邀请前往参加学术会讨论,可没想到飞机刚一落地,就被美方扣押,并以间谍罪将其软禁,而这一关便是八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春,天津大学教授张浩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学术会议邀请函,作为中国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此行充满期待,这不仅是一次与全球同行交流的机会,也是一次展示中国科技进步的舞台。 然而当他乘坐数小时的飞机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刚刚踏上异国土地,迎接他的不是接机人员,而是几名全副武装的美国FBI警员,他们以“经济间谍”的罪名将他扣押,从那一刻起,张浩的生活彻底改变,这一关就是八年。 张浩的学术与职业生涯堪称传奇,他出生于1979年,从小就对电子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后来,他前往美国深造,在南加州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在校期间,他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勤奋态度崭露头角,毕业后,他进入美国一家知名芯片企业工作,专注于滤波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滤波芯片在通信和军事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张浩凭借创新思维,成功申请了多项专利,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人才,然而当美国公司抛出高薪橄榄枝时,他却选择了回国。 2009年,他加入天津大学,立志将自己的知识用于祖国的科技发展,在国家支持下,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滤波芯片领域的诸多空白,为中国芯片产业崛起贡献了重要力量。 然而,这一切成就却让张浩成为美国眼中的威胁,2015年的那封邀请函并非学术交流的桥梁,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 美国方面声称此次会议汇聚全球专家,讨论尖端技术,张浩欣然应邀,准备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可当他抵达机场,尚未走出航站楼,就被FBI拦下。 面对他的疑惑,警员冷漠以对,甚至连他出示的邀请函都被斥为“伪造”,随即,他被迅速带走,面对的是一份长达32页的起诉书,指控他窃取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 这些指控漏洞百出,许多所谓“机密”不过是公开的学术资料,但美国当局并不在意真相,显然,他们的目标不是伸张正义,而是借机遏制中国科技的进步。 被扣押后,张浩的生活陷入无尽煎熬,起初,他被关押在监狱,狭小的牢房和冰冷的墙壁成为他每天的陪伴。 后来,他被转至社区软禁,表面上获得了些许自由,实则通讯受限、行动受控,时刻戴着电子脚铐,美国的司法程序复杂而拖沓,案件审理一再延期。 即便天津大学师生筹集巨额罚款,美国方面在收下钱后,又以新罪名继续扣押他,八年时间,张浩无法回国探望病重的父母,也无法重拾科研工作。 他的职业生涯被强行中断,心中的无奈与痛苦可想而知,然而,即便身处困境,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坚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回到祖国。 张浩的遭遇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响,得知消息后,天津大学迅速行动,筹集数千万元准备聘请律师打官司,师生们自发捐款,只为帮助这位教授脱困。 中国政府多次向美方提出抗议,要求释放张浩并给出合理解释,然而美国当局置若罔闻,一再以各种理由搪塞,案件不仅成为国内热议的话题,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许多人指出,这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博弈,美国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扣押张浩,阻挠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崛起,2024年7月,情况出现转机。 起诉张浩的美国公司安华高科技突然撤诉,双方达成和解,这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或许张浩回国的日子已不遥远。 张浩的八年遭遇,既是一个人的苦难,也是中美科技竞争的一个缩影,他从一名意气风发的科学家,变成美国手中的棋子,个人命运被大国博弈无情摆布。 然而他的意志并未被摧毁,在漫长的软禁岁月里,他始终怀揣对祖国的信念,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中国科研人员投身技术创新,推动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从孟晚舟的成功回国,到无数科研工作者默默耕耘,中国正用行动证明,任何打压都无法阻挡其前进的步伐。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2024-07-03《科技产业界重大突发!天津诺思与安华高科9年恩怨今朝化解》
你敢信吗?美国封锁7nm芯片的决定,其实是被我们"骗"了?(开头悬念)当台积电
【12评论】【2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