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里就是明清大内侍卫的集体宿舍。。。
春绿说历史
2025-04-01 15:21:23
大家看电视剧总能听到“大内侍卫”这个职业,其实在清朝大内侍卫不仅要是满族人,而且还得从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中挑选。
明朝时皇帝在筒子河和紫禁城城墙中间盖了四十处值房,给当时紫禁城侍卫值班时居住用,但是当时的房子不像老照片中那样是连在一起的,而是分开的,叫“红铺”。
明朝时这四十座红铺内共设400人,我没有查到明朝时一座有多少间,但是我查到了清康熙时红铺每座有三间(《康熙会典》),如果按这么算的话每间房子内有3人,这三人应该是轮流值班和睡觉。不过我觉得有可能明朝一座红铺有两间或者五间,这样除一下可以得到个整数,每间5人或者2人,不然3.33人的话小学数学老师得气死[笑哭R][笑哭R][笑哭R]
清朝康熙年间这里仍然叫“红铺”,只不过数量从40座减到了16座。到了乾隆时,皇上把这些房子全部连在了一起,也就是老照片中的样子了,改称“围房”,而且扩建到了732间,比明朝多了20倍。但是并不是因为大内侍卫人多了,而是很多地方成为了仓库,有的仓库是放太监粮食的,有的放皇家马车装备的等等。所以清朝时期这里的围房既是大内侍卫值班时的集体宿舍,也是仓库。
溥仪被赶出皇宫后,围房没有人维护很多地方出现坍塌,但是当时故宫博物院无力维修这里,只得慢慢将围房拆除。
而拆到西北和东北角楼底下时,人们觉得拆了实在不好看,就在转角处建了两座亭子,叫做“敞轩”,也就是现在照片中的亭子。
五十年代,在东华门以北和西华门以北都又建起了平房,成为了故宫员工宿舍(图[四R]、[五R]),连敞轩都砌了墙住进了人,直到九十年代末才把这些平房腾退,敞轩也恢复成了民国时的样子。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