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6-金街一带的老建筑(一)
幻灵四根柏
2025-04-01 15:42:11
天津金街,始建于1902年,原名“杜领事路”、“罗斯福路”。1953年更名为“和平路”,是近代天津商业的摇篮,天津繁荣的象征。2000年,改造后的和平路商业街与滨江道形成一个“十字”,取名为“金街”,是国内最长的商业步行街。
[星R]天津劝业场(图2-5),是传奇人物高星桥于1928年创建。因地处法租界,开业初曾用名“法国商场”。后来,采纳了股东庆亲王载振的意见,改名为“劝业商场”,其宗旨为“劝吾胞舆,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
图5为劝业场旁一老商业楼。
[星R]中国大戏院(图6、7),1934年周信芳来津演出,曾以天津没有一座像样的大型戏院作为憾事。事后,“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孟少臣提议为天津建一座当时最高水准的大剧场。众多商家名流戏曲名家积极响应,投资参股筹集资金,顾维钧自愿出让名下法租界的一块地皮,于1936年建起7700多平米的剧场,定名为“中国大戏院”。
[星R]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8-11),北洋时期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造于1922年,是浙江籍近代著名建筑师沈理源金融建筑设计的开山之作。
[星R]原交通旅馆大楼(图12),1928年由高星桥与庆亲王载振投资建设。
[星R]原光明社(图13、14),1919年英籍印度人巴立建造光明社,1928年建惠中饭店时,将该影院移建于现址。后曾用名“光明影院”、“光明大戏院”等。三十年代,这里曾创下蝴蝶主演的《姊妹花》连续90天满座,蔡楚生編导的《渔光曲》100多天满座的记录。
[星R]天津电报总局旧址(图15),中国电报由李鸿章创办,最初用于军事,后逐步开放民用。光绪七年后,天津官电局、商电局相继成立。光绪三十四年两局合并为天津电报局,收归国有,在法租界红楼办公。1924年移入现址。
[星R]济安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旧址(图16),1901年,八国联军临时机构“都统衙门”联络华商共同发起成立,是天津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曾为天津最大的自来水厂。
[星R]原国民饭店(图17),建于1923年的法式三层建筑,是天津老牌饭店中唯一可以进出汽车的庭院式饭店。
[星R]原东莱银行大楼(图18),东莱银行是1918年刘子山等人共同创办的民营独资金融机构,总行最初设在青岛。1925年天津分行迁至今址。1926年,刘子山把天津分行改为总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