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苏联科学家为了实现吃蟹自由,于是将3000只帝王蟹空运到欧洲海放生,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十年后,帝王蟹的数量竟然让欧洲人头疼不已...... 事情得从1960年说起。那时候,苏联科学家盯着帝王蟹这玩意儿,眼馋得很。帝王蟹,又叫堪察加蟹,个头大、肉多,味道鲜美,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美食。可惜,这东西原产地在北太平洋,离苏联欧洲部分的老百姓远得很,想吃上一顿得费老鼻子劲了。于是,有科学家就琢磨,能不能把帝王蟹引到欧洲海域繁殖起来,让大家随时都能捞几只上来煮着吃。这念头听起来挺接地气,谁不想吃点好的呢? 计划定了,行动也快。1960年,他们从远东地区抓了3000只帝王蟹,装上飞机,直奔欧洲西北部的巴伦支海放生。这地方靠近挪威和苏联的摩尔曼斯克,水温冷,海底环境看着也挺适合帝王蟹生存。科学家们估计,这些蟹能在这儿安家落户,慢慢繁殖,过个几十年,大家就能随便捞 crab 吃了。当时没啥人觉得这事儿会出啥大问题,毕竟3000只听着不多,海洋那么大,能翻出啥浪花? 放生之后,帝王蟹还真没让人失望。它们在巴伦支海活得挺滋润,吃得好,长得快,还特别能生。帝王蟹天生就是生存高手,啥都吃——贝壳、鱼、海藻,甚至同类都不放过。再加上巴伦支海里没啥天敌,蟹崽子们基本都能长大成人。几年过去,数量就开始蹭蹭上涨。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地渔民发现,海里的大螃蟹越来越多了,捞网一拉上来,净是这些家伙。 到90年代,情况更夸张。科学家估算,帝王蟹数量已经从3000只飙到了几十万只,甚至上百万。2000年之后,挪威和俄罗斯的渔业报告显示,帝王蟹在巴伦支海的种群规模完全失控,有些区域的海底都被这些蟹霸占了。这哪还是“吃蟹自由”,简直是“蟹吃海自由”!欧洲人开始傻眼,苏联科学家当初的小算盘,咋就变成了这么个大麻烦? 帝王蟹数量一多,问题就来了。它们不是老老实实待着,而是像蝗虫一样,把海底扫荡得一干二净。挪威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蟹每到一处,贝类、海星、蠕虫啥的都被吃光,海底生态直接崩盘。巴伦支海本来有不少本地物种,靠着平衡生存,可帝王蟹一来,啥平衡都没了。有的地方甚至连海草都被啃得稀稀拉拉,渔民都说,这海底看着跟被犁过似的。 更糟的是,帝王蟹还不挑食,啥都往嘴里塞,连渔网里的鱼都抢着吃。挪威渔民气得不行,本来想捞点鳕鱼啥的,结果网里全是蟹,鱼都没影了。这还不算,帝王蟹还老往近海跑,破坏海底电缆和渔业设备,修起来费钱又费力。欧洲人开始头疼,这玩意儿咋就管不住了呢? 1991年苏联解体,这事儿就更没人管了。当初放生的科学家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搞的实验会拖这么久,更别说后果会这么严重。苏联没了,巴伦支海的帝王蟹却还在那儿生生不息。俄罗斯和挪威只好自己想办法。挪威人一开始还觉得能捞点 crab 卖钱,补贴损失,可数量太多,市场都卖不动,价格还跌得一塌糊涂。 俄罗斯那边呢,倒是没那么积极收拾,反正摩尔曼斯克离得近,捞点 crab 吃吃也行。可挪威人急了,他们觉得这祸是苏联闯的,凭啥让自己背锅?两国科学家还为此开了好几次会,研究咋控制帝王蟹,可效果不大。毕竟,这东西繁殖太快,捞都捞不过来。
中国科学家又搞出大新闻了!潘建伟团队用一颗23公斤的"小卫星",直接把量子通信技
【1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