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隐鹭鸶探金蕴,声色浮世掩虚无
猫小欣评文学
2025-04-05 15:58:05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格非 译林出版社
📖布面硬壳精装,蓝色在压痕字里隐隐浮现。
在《金瓶梅》的阐释史上,有一代又一代如知音般的读者与研究者,也不乏诸多误会与曲解。
📖从三个维度解读
卷一 经济与法律
地点的设定,构建出既是又非,开启亦真亦假的写作先河。
写实的商业环境,勾勒出十六世纪中国东部经济地图,以运河为纽带,呈现南北物产往来盛况,以及商人地位的变化。
点明其被狭窄化与庸俗化的现状,强调其全景式描绘社会人情及现实状况的价值。
阐述了盐法、放官吏债等商业行为,西门庆的金钱观与以金钱打造的依附关系,还从全球格局探讨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变化。
呈现礼法观念下的真实与反讽,借票、契约等在民间商业贸易中的作用,伙计制度等,也揭示司法腐败、百姓对法律的信赖和幻想等。
卷二 思想与道德
剖析《金瓶梅》与阳明学的关系,介绍阳明学的知行合一说、良知说、无善无恶论等核心观点,将《金瓶梅》比作阳明学得以产生的现象学注脚。
从佛道世界观、道德相对主义、情欲展现、去道德化冲动四个方面阐述。
置于晚明三教合一背景下,与前期作品对比,强调其对当时社会全面否定的开创性。
探讨对佛教的态度,如叙事者的功利性与引入禅宗佛理的价值维度。
以潘金莲的刻画展现道德观念与叙事策略。
对比《红楼梦》的善恶、真假、清浊,同时期西方的真诚、真实,继承和区别。
“佛眼”叙事是一种带有慈悲和哀怜的非人格化叙事。
卷三 修辞例话
这部分从写作手法角度对《金瓶梅》进行解读。
以老虎引出武松出场,十兄弟名号,巧妙构思;
分析众邻居、小人物塑造,也是费了心思;
对比绣像对词话的删改,去道德化等;
西门庆、吴月娘、李瓶儿、蕙莲等主人物命运;
指出书中大量双关语、谐音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共时性场景描述等写作手法,《金》与《红》共有的叙事模式等等。
📖整体是随笔和例话的方式,前两卷《金瓶梅》勾勒出明代社会史与思想史的轮廓,第三卷深入文本解读,为读者了解其的写作背景、思想铺垫及内在写作手法提供指引。
适合读过《金瓶梅》想要深入探究,或是对其感兴趣的读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