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大众眼中常被贴上 “没朋友”“文化流氓” 的标签。深入了解后会发现,真实的他并非如此简单。 很多人诟病李敖,觉得他 “你谁都告,哪来的朋友”。他对前妻胡因梦更是言辞刻薄,胡因梦曾在他们婚姻破裂后做了伪证,致李敖再入狱半年,此后李敖便对她揪住不放恶语相向,甚至用从马可?奥勒留《沉思录》里模仿来的话公开羞辱她,让胡因梦患上重度抑郁。从这方面看,他似乎确实是个狠角色。 但在他的左邻右舍眼中,李敖却是另一副模样。他住金兰大厦,与隔壁夫妻诊所相处 42 年毫无嫌隙。老林阿姨每次提起他,都称赞 “大师实在是个好人”。这对夫妻老了诊所关闭,收入锐减,李敖担忧他们生计,还提议他们出版自传《我的恶邻李敖》,靠版税安度余生,临终前还惦记此事。这与他对外的凶悍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看似矛盾,实则展现了他内心善良的一面。 李敖常被认为清高不重金钱,可实际并非如此。他在金钱上有自己的计较,却也并非小气之人。比如买车位,市值 270 万,对方一提他不还价就给,还替对方交了 10 万税金,让对方都难以置信。他小区的人都称赞他豪爽慷慨,大厦 9 个老兵管理员,他动不动发钱,人生病就送 5000,清洁工每月薪水都多给 2000。但他也不愿当冤大头,做事喜欢提前算清经济账,这或许是此前经历让他有了这样的习惯。 有人说李敖抠门,家里吸管都洗了再用。他仗义疏财的例子也数不胜数。章肖慈中风住院缺钱,众人避之不及,关系疏远的李敖却白送 700W+。他念台中一中时,同学对他不错,多年后老同学过得不好,他也大方帮忙,只因他牢记 “受过的恩惠要绝对记得”。这看似矛盾的 “抠” 与 “慷慨”,却真实地体现在他身上。 李敖看不惯林毓生陈鼓应等文人名流,觉得他们只会嘴上 “师恩难忘”,真要出钱出力时就不见踪影。而他自己对胡适之殷海光等人则是涌泉相报。这种反差,也源于他睚眦必报、有恩必还的性格。他出门必带刀,回家必上锁挂铁链,疑神疑鬼,这是他内心恐惧的表现,怕再被打压算计。他曾气不过写文章列举 150 人的好友名单,可还是老朋友看得准,他不可一世的凶悍是装出来的,是内心创伤的后遗症。 李敖去世前几年,心态有了很大变化。他越来越悲观,觉得当下世界不如 100 年前的耐人寻味有美感,虽硬撑着看破生老病死,其实很怕死。有一次和老邻居林丽苹闲聊,他突然说 “我并不怕死,但是我怎么会变成这样狼狈?” 说着便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文人的毁誉如风浪沉浮,大众往往并不关心真实的李敖究竟是怎样的。或许正如他老邻居所说:“基本上,你是个善良而有认知的人,你不是像外面说的‘文化流氓’”。
李敖,这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大众眼中常被贴上“没朋友”“文化流氓”的标签。深
戚霞来说事呀
2025-04-05 20:43:59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