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1日,也就是国庆10周年那天,周总理特地在家里设宴,请周家在北京的20多人一起吃了顿饭。
酒过三巡后,周总理突然问了大家三个问题:
第一个:粮食为什么不够吃?
第二个:猪肉为什么很紧张?
第三个:鸡蛋为什么这么少?
周总理先问自己的弟媳陶华,陶华想了一会儿,回答不上来,周总理就又问嫂子陆淑珍。
陆淑珍是周总理的堂哥周恩夔的妻子,也是现场年纪最大的,见多识广,就不慌不忙地说:“一、现在的粮食是计划粮,计划粮就要计划着吃,不按计划吃,当然就不够吃了;二、至于猪肉为什么紧张,由于过去农民家家户户养猪,自己吃不了,卖给城市人吃。现在国家集体养猪,除了城里的人要肉吃,农民也向国家要肉吃,所以猪肉就紧张了。三、过去农民都把攒下来的鸡蛋拿到城里来,换食盐、火柴等日常生活用品,现在农民的生活好了,鸡蛋留着自己吃了,大部分鸡蛋不进城了。还有,以前我就养了不少鸡,现在搞卫生,不让养,这样自然鸡蛋就少了。”
周总理听后,心情很复杂,久久不语。
当时已经建国10年了,但是,老百姓的生活却还是很不好,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没有解决,周总理作为这个国家的“大管家”,心里自然是很不好受的。
他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也向很多人征求过意见,但是,下面的人都不敢说实话,因此,周总理就在这次家庭宴会上提起了这个问题,想听听这些家人是怎么看的。
应该说,陆淑珍的回答还是很真实的,说出了当时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周总理听后,自然也是百感交集,从此开始全面整顿,让国家经济走出了那段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