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我的读书札记[原稿] 2025年4月7日早7点08分,早读《

恨山玩转摄影 2025-04-07 11:58:31

20250407我的读书札记[原稿] 2025年4月7日早7点08分,早读《西域考古史》,作者(英)斯坦因。本书记录了斯坦因《沙漠契丹废址记》(1906一1908)年考古探险,三次探险七年多时间。斯坦因的重要著作目录还有《中国突厥斯坦考古地形学探险考察初步报告书》、《沙理和阂废址记》、《古和阗考》、《沙漠契丹废址记》、《西域考古图记》和《亚洲腹部考古记》。 短视频也流行好多年,看到各种穷游,吃播,穷游+吃播+卖货、环球+吃播,环球十卖货,绝少有类似斯坦因这类自然地理+文化主播的。茫茫世界,只有“徐霞客、斯坦因”这类徙步者被历史照见,为后人所记,这足以令我仰羡,半生己过,走的够远,因为看的够多。今早让我们从《西域考古史》开始,重新开始斯坦因的探险之络,第一章:亚洲腹部的鸟瞰。 斯坦因的探险时间可分三段探险,其中首次探险开始于1909-1901,第二次在1906-1908年,第三次1913-1916年,前后历时七年,马上步下,历经二万五千英里左右,每次3一4年。路线选取了古印度、中国及希腊文化的丝绸之路,其在文化历史上有灿烂的一章。此路线因其气候干燥,保存至今,寻找这些古代文明遗迹以及因为当稿地地形而引起的问题,是斯坦因几次探险最强烈的动机。 这条线路的自然地理上有什么独特之处?亚洲腹部,大概包括了广阔高峻干燥盆地,其北止于新疆天山,南止于昆仓山,东止于南山(昆仑山余脉),西至帕米尔山道。在地图上看,这一大片地方,好像是“自然”有意在地球上发生文明的几处地域之间,留下了一座荒漠戈壁的屏障,隔断了它们在文化方面的彼此交流。因为在这片土地内,东西近一千五百英里,南北五百英里,生物被锁定于几线沙漠田,或是仅有的几处很小绿州,此外都是一望无限的沙漠,这些沙漠或傍高峻山脉,或依在山麓冰川之下,但大都穷荒不毛,几乎滴水金无。 比较有意思,完全被第一章亚洲腹部总揽内容吸引了,斯坦因以其详实的山脉、河流、地理气候等观察和人文活动的点点滲透,叙述的极为生动、有趣。这类自然笔记令人过目难忘,只是差14分早9点了,该出门找食去了,好了,就停在这里,斯坦因,下次再会。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