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及行业分析,超过50家银行已陆续关闭无卡存取款、扫码取现等功能。截至2025年4月,已有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栖霞农商银行等超50家银行宣布关闭无卡存取款相关业务。 无卡存取款依赖扫码或手机验证,安全性较低,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伪造身份、盗刷资金。例如,2023年某城商行因扫码存款漏洞导致用户百万资金被盗。专家指出,扫码验证的“身份认证强度不足”,成为电信诈骗的“后门”。移动支付普及后,现金需求锐减。银行数据显示,无卡业务仅占存取款总量的1%-2.3%。用户普遍反馈操作繁琐:需登录手机银行→扫码→选账户→输密码,耗时是插卡操作的3倍以上。支持无卡功能的ATM年维护成本增加约1.5万元/台,而业务量无法覆盖成本。银行资源转向智能柜台、数字钱包等高优先级业务,逐步淘汰低效功能。 目前多数银行仅保留“插卡取款”和“刷脸取款”等替代方式。部分银行仍支持提前预约后凭验证码取现(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试点生物识别技术,但普及率有限。未来可能通过“碰一碰”完成交易,目前处于推广阶段。用户日常取现需备好实体卡,建议提前确认卡片状态(如是否过期、遗失)。老年人可学习刷脸取款或前往柜台办理;年轻人可尝试数字人民币等新兴工具。银行建议避免通过非官方渠道操作资金,并定期修改密码。 2024年国内ATM机数量或下降20%,资源转向智能终端和数字服务。生物识别(如指纹、人脸)、数字人民币钱包等将成为主流,兼顾安全与便捷。尽管无卡化受阻,但银行卡仍作为基础身份验证工具存在。 银行关闭无卡存取款是安全与成本权衡的结果,虽带来短期不便,但推动了更安全的身份验证技术发展。用户需随身携带银行卡,避免紧急情况无法取现。 关注银行新功能(如刷脸取款),逐步适应技术变革。优先使用移动支付,减少现金依赖。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和生物识别的普及,“无卡”体验可能以更安全的形式回归。
50多家银行停了无卡存取款,招商银行4月9日起ATM扫码存款都不行了,工行、交行
【4评论】【2点赞】
飞翔
没有支付宝以前银行更猖狂,现在是想着花样折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