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凝视孩子的后果..
胜晨看育儿
2025-04-08 15:55:06
有的父母非常关注孩子,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上给出评价和意见:
你怎么不夹这个菜吃?
洗碗你得这样放;
衣服得穿那件才衬你肤色;
还经常把其他人的看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
你这样做人家会怎么看你?
.
💡心理学上有个关键逻辑:父母的凝视如果过度、带有控制或评判,会让孩子长期活在被审视的状态中,像被聚光灯烤着的小树,灵气都被破坏了,容易产生自我认知扭曲,情感压抑,失去自主性等后果
.
如何恢复孩子的灵气呢?那就是不再居高临下,把凝视换成平视。我带孩子的这几年,会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心理空间,关注点也不会只放在学习上,而是为孩子在学习主线外找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支点👇
.
举一些我能想到的简单例子 :)
.
1️⃣把生活独立放在成绩前面
🔸家庭劳动日:每周五晚上全家大扫除,每人一块区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意识
🔸超市自由日:每月给孩子安排一次限额200的自由采购日,满足孩子买买买的小心愿,有次队友带他去盒马消费,回来给我带了一束花(有点小感动哦~)
.
2️⃣先建立亲密,再谈规则
🔸幸福储蓄罐:家庭成员每周写一件感到幸福的小事放进储蓄罐,每个月定期拿出来看一下,分享喜悦
🔸小鬼当家:每月抽一天时间,我们会和轩宝的角色互换,让他安排家庭生活,培养他的规划意识
.
3️⃣让好奇心驱动学习,而不是计划本
🔹我们没有给孩子报补课班,反而统一带他们去逛菜市场、拆电饭锅、做小实验。
🔹孩子最近在学摄影,就是从一次出门拍照开始的。
他说:“我想把我眼里的东西留下来。”
那种由内而发的兴趣,是任何学习任务都比不上的。
.
4️⃣运动+阅读=最佳cp
🔸每月一山:生命在于运动,已经陪娃刷完周边的10座山了,在徒步与攀登中,陪娃感受树的纹理,花的颜色,还有坚持的力量!
🔸每天15分钟阅读📚: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现在已经是个年阅读量30本+的小书虫了,公开表达的场合也不扭捏,各种金句张口就来。
.
父母之恩,不在生养,而在托举和滋养!希望孩子能一直快乐成长,每个孩子都能眼里有光✨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