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大了吧!2025年4月,一名考生因虚构考研高分,带着全家到西安财大“讨说法”,最终被证实成绩未达国家线。
根据西安财经大学的通报,该考生在复试结果公示期间,以“高分未被录取”为由,携家人向校方施压,质疑招生不公。
结果呢,校方核查发现,其实际分数连国家线都未达到,所谓“高分”纯属虚构。更讽刺的是,今年国家线意外下降,考生编造的分数高于实际分数线,直接导致谎言败露。
西安财经大学的案例并非个例。2024年,重庆交通大学也曾通报考生伪造成绩;网友爆料称,有人编造高分骗取家长信任,甚至向辅导员提交虚假分数。这类行为大致可分两类:
装考研”群体**成绩差却假装努力,虚构分数安抚家长,维持“备考人设”; “被考研”群体:抗拒考研却迫于家庭压力,以造假换取暂时安宁。
值得警惕的是,网上已出现“考研改分”服务。一些考生花费数百至数千元,购买虚假成绩单,只为了在家庭群中“交差”。这种畸形的市场需求,暴露出部分年轻人对诚信的漠视,以及社会对学历的畸形崇拜。
评论区一名四川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最该反省的是父母!”
在“考不上研=人生失败”的观念驱使下,许多家长将考研视为子女的“必经之路”,却忽视了对孩子真实能力与兴趣的考察。
高压之下,孩子只能以谎言维系表面的“和谐”。
当“研究生学历”成为求职门槛,当“上岸”被等同于人生成功,考研早已超越学术追求,异化为一场社会地位的争夺战。
这就不怪考生与家长对分数的执念被无限放大,甚至不惜践踏诚信底线。
目前,西安财经大学已经迅速固定证据,将考生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并明确两年内禁考。更严厉的是,因伪造成绩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公安机关。若查实伪造公章或电子签章,考生可能面临刑事处罚,人生档案将永久留痕。
它提醒我们:当社会将学历捧上神坛时,无数年轻人正被压得喘不过气。
要知道,考研不是人生的终极答案,诚实、勇气才是。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但再骨感的现实,也不能成为作弊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