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韦桂黔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是攻打老虎山主攻连连长,照片中的他在战前

历史海大富 2025-04-08 19:24:22

1986年3月,韦桂黔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是攻打老虎山主攻连连长,照片中的他在战前动员大会上已剃好了光头整装待发,他腰间插着手榴弹面色严峻,敢于直面生死的战争考验,在坚毅的眼神中流露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战斗中,韦桂黔作战勇敢被战友们称呼为“铁头连长“!图片二,韦桂黔现任贵州凯里军分区参谋长,副师级大校军衔! 1986年3月,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关键阶段,老虎山作为战略要地,地形险要,敌方火力密集,攻下它绝非易事。韦桂黔当时担任主攻连连长,肩负着带领全连突破重围的重任。照片里,他剃了光头,腰间塞满手榴弹,那模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不怕死的硬汉。战友们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头连长”,不仅因为他剃了头,更因为他在战场上的硬气和胆识。 那时候的战争,不是电影里那种浪漫化的场面,而是真刀真枪的生死较量。韦桂黔带着连队冲在最前面,面对敌方的炮火和机枪扫射,他没有退缩。据战友回忆,他总是第一个爬上阵地,第一个扔出手榴弹,用实际行动给全连打气。攻打老虎山的过程异常惨烈,主攻连伤亡不小,但韦桂黔硬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指挥,带着队伍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场胜利,不光是军事上的成功,更是韦桂黔个人勇气的证明。 他的“铁头”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那种视死如归的气势,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战场上,他不光靠蛮力,还有脑子。布置战术时,他会根据地形和敌情调整方案,尽量减少弟兄们的伤亡。战后统计,主攻连虽然付出代价,但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韦桂黔也因此被记功。这段经历,成了他军旅生涯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韦桂黔不是天生就当连长的,他的军人之路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他出生在贵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参军入伍,从最基层的士兵干起。那个年代,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当兵,多半是想改变命运,韦桂黔也不例外。他没啥背景,靠的就是一股子拼劲和对部队的忠诚。 当兵那会儿,他训练特别刻苦,不管是扛枪跑步还是实弹射击,他都咬牙做到最好。战友们说,他平时话不多,但干起活来从不偷懒。后来,他凭着实打实的表现被提拔成班长、排长,再到连长,一路走得踏实。到了1986年,他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了,但没人想到,这个贵州汉子会在老虎山打出那么硬的一仗。 他的成长,跟那时候部队的氛围分不开。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军人讲究的就是纪律和担当,韦桂黔正好是这种精神的代表。他不爱吹牛,也不搞花架子,凡事亲力亲为。这种性格,让他赢得了上级信任,也让手下的兵服气。攻打老虎山前,他在战前动员大会上剃了头,这举动看似简单,其实是给全连传递一个信号:咱们不怕死,拼到底! 韦桂黔在战场上硬朗,但不等于他没人情味。相反,他对手下的兵特别上心。打仗时,他总把最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尽量让弟兄们少冒险。有一次阵地争夺战,敌方火力太猛,一个年轻战士吓得腿软,躲在掩体后面不敢动。韦桂黔没骂他,而是亲自跑过去,拍着肩膀说:“跟着我,咱一块儿上!”那战士后来回忆,说连长那句话比啥都管用,直接把他拉回了战斗状态。 这种带兵方式,不是靠吼靠骂,而是用行动感染人。韦桂黔知道,战场上每个人都会怕,但他相信,只要干部带头,兵就不会散。攻打老虎山胜利后,他没急着休息,而是挨个检查伤员,还把自己的水壶让给缺水的战友。这种细节,战友们记了一辈子。 他也不是没怕过。多年后,他自己说过,打仗时心里也打鼓,但作为连长,他不能露怯。“你一慌,全连就乱了”,这是他的原话。正是这种责任感,让他扛住了压力,也让“铁头连长”成了大家口中的传奇。 战争结束后,韦桂黔没选择退役,而是继续留在部队。他觉得自己当兵不是只为打仗,而是要把军人精神传下去。之后的几十年,他从连长一步步晋升,历经多个岗位,最终当上了贵州凯里军分区参谋长,军衔也升到副师级大校。 现在的韦桂黔,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腰插手榴弹的光头连长了,但他的作风一点没变。担任参谋长后,他负责地方国防动员和民兵训练,工作琐碎却重要。他常跑基层,跟民兵们聊家常,了解他们的难处。有人问他,当了大校还这么接地气干啥?他说:“部队不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吗?级别高了,责任也得更大。” 他还特别重视年轻一代的培养。军分区里,他常给新兵讲当年的战斗故事,不是炫耀,而是想让他们明白军人该有的样子。他的课不枯燥,讲得接地气,年轻人爱听。有一次,他拿出一张老照片,就是1986年战前动员大会上的那张,跟新兵说:“那时候我跟你们差不多大,怕死,但更怕辜负国家。”

0 阅读:1
历史海大富

历史海大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