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对比,中国当代一些作家并不具备。 中国文学底蕴之深厚,并不是没什么作用,也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5-04-09 06:32:45

底蕴对比,中国当代一些作家并不具备。 中国文学底蕴之深厚,并不是没什么作用,也不是会说话,简单读几本书就能领悟。 这个问题,许多人也讲不清楚,但是对比一下,会有感觉。 以诗为例,唐诗中很多名句,几乎都是类口语化,与白话文几乎差别不大了, 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迴。 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如: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我们今天看来,这些诗句既没用什么僻典,也没生捏硬凑,没违拗语言逻辑的地方,几乎就是白话文,但让人一阅,又心生无穷雅意,无限共鸣,韵味又十足,自然而然将人心意心情心气带入一个别样境界, 等越发往后,反而诗语不那么流畅自然,反而难理解了, 我们看宋诗名句,就多了些形容,或者多了些用典, 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仔细体会这些诗句,桃李春风,与酒不相干,但凑到了一起,让人产生了一种也能理解的情绪,这个语言就有修饰凑的嫌疑。 真面目是形容人的,但这里形容庐山将情景拟人化,读来让人不觉修饰而修饰。 对比一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语言逻辑自然,没有饰痕迹,而人的情绪境界,一下子拔高,跳出了文字之外。 但江湖夜雨十年灯的情绪,是在文字中的。 宋词就更不用提了,是言情功夫,但好在尚雅。 但元曲就有些雅言通俗意了。 唐诗,宋词,元曲,差别在什么地方? 唐诗意气在语象外, 宋词情绪在语象中, 元曲呢?语象修饰情绪了! 所以我们看元曲, 伤心秦汉,生灵涂叹,读书人一声长叹,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阴洞吼飞帘,比人心,山未险。 因为直描朴素情绪,虽然语言雅修,人们还是觉得意通俗。 但宋词言情,不是修饰俗情。 在气的运用上,并非长咏重叹。 而是律动,缓放。 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这种情绪是缓缓放下的。与元曲正好是反着来的。是情寓其中的。 而唐诗呢,许多人并不是一辈子都读不懂,而是十辈子都悟不透,我个人感觉唐诗意蕴最深厚, 许多诗句就一句自然而然的白话,也看不出修饰,找不到形容之类,更没用什么典故,语言逻辑一点违拗刻意都找不到,但是,语象外,别有境界意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还刻意修饰了吗?但是那种情绪,只是纸面文字的送别吗? 当我们走出校门,踏上社会时,再回首我们回不去的青春,何尝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我们被公司裁员,人走茶凉,再回首时,何尝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我们为一个目标努力前行,身边亲友,无人支持助力时,何尝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一个寂寞高手,独对冷月,无人问津时,那种心境,何尝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回忆这一路走来,何尝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人独上高搂,望断天涯路时,何尝不曾想到,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人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时,西出阳关的故人在哪里? 当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时,何尝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当小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树低迷时, 是否人西去阳关了呢? 当山远天高烟水寒,可曾想过西出阳关无故人? 许多人觉得一些唐诗跟小孩子口语白话一样,那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谁写不出来。 实际他就写不出来。 许多人觉得,不就一句送别诗么,他没发觉寂寞的心境,寥落的情绪,没发觉一个高手的境界。 我批评不是痛恨他们,只是说他们认知尚只在一个当时只道是寻常的阶段。 而许多人可能会进步,可能一直就停留在这阶段了。 但高手们认知不是这样,所以鲁迅先生说唐人把诗都写尽了。 并不是说后人无好句,但大面上,后代文学始终有唐诗的影子,但再没越过唐诗去。 而民国文学,虽然是白话文了,但是辞修意雅,尚且不失底蕴。 但新中国当代一些作家作品,言糙意浅气粗俗,甚至是低俗。 究其原因我仔细想了想,就是古文读的少了,没系统梳理深入。 我们看民国时代许多人专业并不是文学,如林徽因,专业是学建筑的,鲁迅,专业是学医的,但文笔都非常好,写出的东西耐读。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都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所以随便写出的作品也耐看。 就以对联为例,我们看民国人才写得挽联, 徐树铮挽孙中山的对联为:“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张学良给杨宇霆写的挽联为:“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张学良,徐树铮都是军阀,然而文笔与当代一些作家们比,不是差了层次台阶,而是差了山高水远。 就某大奖得主那些作品,一对比不觉得丢人吗? 别扯什么其他,就谈文学,他作品与文学不沾边。

0 阅读:0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