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我军战士看着攻不的碉堡,赵章成不按套路出牌,用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办法,让日军自己乖乖从碉堡里出来。
1905年,赵章成出生在山西省平顺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年轻的赵章成目睹了国家的苦难,心中燃起了救国救民的热情。
1927年,他毅然参加革命,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光辉道路。
在革命的洗礼中,赵章成逐渐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炮兵作战方面,他那精准的炮击技术,仿佛炮弹长了眼睛,每一发都能准确命中目标。
这种神乎其技的表现,让他很快在八路军中声名鹊起,甚至连刘伯承元帅都赞誉有加,称他为八路军的"神炮"。
赵章成的传奇故事,在长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红军面临着重重险阻,其中最为凶险的莫过于渡河战役。
在乌江渡口和大渡河战役中,赵章成的炮兵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尤其是在大渡河战役中,赵章成创造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当时,十八位勇士已经成功渡河,但却被敌军的机枪火力压制在滩头,无法展开进攻。
情况危急,赵章成接到命令,要求火力支援,然而,此时他手中只剩下了最后三发炮弹。
面对这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章成没有退缩,他知道,这三发炮弹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甚至可能影响到长征的命运。
在没有炮架,没有瞄准镜的情况下,赵章成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惊人的直觉,用左手托起炮身,全凭眼力和手感,连续发射了三发炮弹。
奇迹发生了!这三发炮弹分毫不差地命中了敌军的三个机枪火力点,瞬间摧毁了敌人的防御,十八勇士趁机冲锋,一举占领了敌军阵地。
这一壮举不仅确保了红军顺利渡河,更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赵章成的传奇并不止于此,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再次展现了非凡的创新能力,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日军的碉堡异常坚固,常规炮击难以奏效。
面对这一困境,赵章成突发奇想,创造性地研制出了"辣椒炮弹"。
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意,实际上体现了赵章成深厚的军事素养和灵活的战术思维,他让士兵从附近村庄收集干辣椒,将其碾碎成粉,然后小心翼翼地拆开炮弹,将辣椒粉装入炮弹桶中。
这种独特的"辣椒炮弹"虽然不能直接摧毁碉堡,但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这些"辣椒炮弹"飞向敌阵时,爆炸后产生的刺鼻辣味让日军难以忍受,他们咳嗽连连,眼睛被呛得睁不开,甚至无法准确瞄准。
趁此机会,我军发起猛烈进攻,成功攻下了这座坚固的碉堡,歼灭了顽抗的敌军,这种独特的战术很快在八路军中推广开来,成为攻打坚固碉堡的有效方法。
赵章成的创新精神并未止步于此,在战争的间隙,他始终致力于改进和创新炮兵技术,他领导研发了迫击炮平射装置,这一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迫击炮的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后来在全军推广,成为解放军的重要战法。
此外,赵章成还发明了迫击炮简便射击法,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即使在炮盘、射手或瞄准具缺失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效射击。
这一创新大大提高了炮兵部队的应变能力和战场适应性,1964年,这项技术在一次"大比武"表演中惊艳亮相,甚至赢得了毛泽东主席的赞赏。
赵章成的卓越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1955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仪式上,赵章成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军事才能的肯定,更是对他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做贡献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