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谈要么打?特朗普给了中国48小时考虑,只等来了一句奉陪到底的答复 就在中国对美反制正式生效前,特朗普突然发出了“谈判”的信号,还给了中方48小时考虑时间,要么取消对美加征34%的报复关税,要么就准备迎接美方更为猛烈的关税大棒。 这架势,活脱脱像个街头混混堵在胡同口,掏出刀逼着人交钱 —— 但中国可不是软柿子。 为啥特朗普突然来这一手?其实他早就在布局了。2025 年 2 月,他就开始对全球贸易伙伴搞 “对等关税”,意思是你对我收多少税,我就加倍奉还。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首当其冲被盯上了。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 34% 关税,中国当天就反制,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 34%,还把 16 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这一来一回,特朗普坐不住了,觉得中国 “不按剧本出牌”,于是加码威胁,想逼中国服软。 但中国的回应很干脆:奉陪到底。商务部直接指出,美国这是 “错上加错”,完全是 “讹诈本质”。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更是撂下狠话:“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这种态度,和 2018 年贸易战初期的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一脉相承,但这次更硬气 —— 因为中国已经有了八年贸易战的经验,反制手段更系统了。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加征 104% 关税,中国不怕吗?其实,中国早就在准备了。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要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美贸易依赖度高的行业,比如大豆、芯片,早就开始找替代来源。就拿大豆来说,2018 年贸易战之前,中国 60% 的大豆靠美国进口,现在巴西、阿根廷占了大头。 而且,中国对美反制也不是单纯的 “以牙还牙”,而是打 “组合拳”:除了关税,还限制稀土出口,把美国企业列入 “不可靠实体清单”,甚至调查美国医用 CT 球管的反倾销问题。这些措施,直接掐住了美国的命门 —— 稀土是高科技产业的命脉,而 CT 球管涉及医疗设备,都是美国依赖中国的领域。 特朗普这招 “48 小时通牒”,其实是想制造恐慌,让中国企业和民众动摇。但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对 “一带一路” 国家的进出口占比已经达到 50%,同比增长 6.4%。 这意味着,即便美国市场萎缩,中国还有其他出路。更关键的是,中国内部经济政策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财政赤字率提高到 4%,国债资金投向 “两新”“两重” 领域,货币政策留有降准降息空间。这些措施,就是为了把外部冲击的影响降到最低。 从国际反应来看,特朗普这招也没占到便宜。欧盟虽然计划对美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但金额只有 280 亿美元,连美国对欧盟出口额的 10% 都不到。日本、韩国这些盟友,早就被特朗普用 “优先谈判权” 哄着妥协了。 但中国不一样,中国的反制是系统性的,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英国舆观调查显示,超过六成欧洲民众支持对美国实施报复措施。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更是直言:“美国今天的讹诈,中国之前就经历过。” 说到底,特朗普的 “48 小时通牒”,本质是一场政治赌博。他以为中国会像日本、欧盟那样妥协,但低估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中国的回应 “奉陪到底”,不仅是对美国说的,也是对全世界说的:单边主义行不通,多边贸易规则必须捍卫。这场博弈的结果,可能会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 而中国,已经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准备。
要么谈要么打?特朗普给了中国48小时考虑,只等来了一句奉陪到底的答复 就在中国
遥遥谈趣
2025-04-09 11:21: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