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北海舰队副司令邓龙翔少将夜值时,发觉烟盒已空,便唤来参谋:“取钱,为

混沌于浮云 2025-04-09 19:16:40

1960年,北海舰队副司令邓龙翔少将夜值时,发觉烟盒已空,便唤来参谋:“取钱,为我置一盒大前门。”参谋闻言,犹豫问道:“司令,何不品尝上好烟草?”邓副司令回答道:“贫贱之中抽得此烟已知足。”这位老将军,生前存款仅数百元,一生清贫而高尚,可谓一尘不染。 邓龙翔,1905年出生在湖南一个穷山村,家里世代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小时候,他跟着爹妈在地里干活,风吹日晒,饿肚子是常事。可这没让他抱怨,反而让他早早明白生活的苦,也埋下了追求改变的种子。1925年,村里传来了革命的风声,他没多想就告别了锄头,投身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国为民奋斗的路。 长征那几年,他吃了不少苦。1934年,他跟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粮食没了就啃树皮,渴了就喝泥水。敌军追上来时,他端着枪趴在草丛里,子弹嗖嗖地飞过,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咬着牙把伤员背到安全地儿,自己再冲回去打。抗日战争打响后,他上了前线,1937年平型关一战,他带着部队埋伏在山上,等着日军车队一头撞进来。那一仗打得痛快,敌军丢盔弃甲,他冷静指挥,把敌人退路堵得死死的。 到了解放战争,他已经是华东警备第四旅的旅长,肩上扛着解放青岛的大任务。1949年,他站在指挥所里,地图上画满了标记,声音低沉地布置每一步计划。那时候的他,已经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但眼里还是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1949年春,解放战争到了关键时候,青岛这地方成了硬骨头。青岛不光位置重要,经济上也值钱,国民党守得死死的,工事修得跟铁桶似的,还有美式装备撑腰。美国第七舰队在旁边虎视眈眈,仗不好打。可中央军委要求尽量保住城市,不能让它毁在战火里。邓龙翔接下这任务,脑子里全是地图和计划。 青岛战役是第三野战军和山东军区一块指挥的,许世友挂帅,谭希林当副手。邓龙翔带着警备第四旅,配合32军作战。5月初,灵山一战打响,他指挥部队拿下这个要地,给敌军防线撕了个口子。接下来,32军连着攻下上疃、马山、窝洛子等二十多个点,敌军第一道防线彻底崩了。 铁骑山是青岛外围的重头戏。5月底,邓龙翔带着警备第四旅开打。先是用炮轰了好几小时,震得山头直冒烟,随后部队摸上去,一个连拿下了山顶。可国民党不甘心,拼了命反扑,派了个“敢死队”杀回来。那帮人光着膀子端着枪,趁着解放军吃饭的空子冲上来。一连人猝不及防,死伤惨重,剩下三十来个战士拼死守着。指导员带着一个班跟敌人肉搏,通讯员冒着火光抢弹药箱,硬是没让阵地炸了。可敌军太多,弹药又没了,守军只好撤下来,一个战士跳了崖,用命守住了尊严。 这一仗失利,邓龙翔心里不好受。他连夜开了会,复盘得失,调整了计划。第二天凌晨,他带着部队趁黑摸回去,重炮先轰,步兵再冲。这回攻得又快又狠,四十分钟就拿下铁骑山,把敌军二五五师全歼了。这场胜仗打开了青岛外围的缺口。接下来,32军一路打到丹山、张村、沙子口,把敌军东逃的路堵死。6月2日中午,青岛全城解放,谭希林在广播里宣布了这消息。 1960年,邓龙翔当上了北海舰队副司令。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可工作起来还是拼得很。晚上值班熬夜是常事,有一回他想抽口烟提神,手一摸,烟盒空了。他叫来参谋,让买一盒大前门。参谋有点纳闷,问他为啥不买好点的烟。他淡淡地说,革命那会儿能抽上旱烟就不错了,现在有卷烟已经知足了。这话听着简单,可背后是他一辈子没变的心。 他生活简单得让人吃惊。家里没啥值钱东西,家具都是旧的,衣服多是洗得发白的军装,鞋子磨破了也不换新的。吃的也很普通,粗茶淡饭就打发了。他的工资不少,可花得很少,到晚年存款才几百块,在那时候的高级将领里真找不出第二个。他不觉得这苦,反而常说,革命赢了,能过上安稳日子就是福气。 他对下属也好,从不摆架子。年轻兵犯了错,他不骂,耐心讲道理。有次舰队训练,他坐着小艇去看,风浪大得很,他站得稳稳的,眯着眼盯着远处,回来后还跟战士们聊改进的法子。他不光管军事,也关心人,哪个兵家里有难处,他知道了总会帮一把。 1985年,他因病去世,80岁。走的时候没啥遗产,灵堂简单得不行,就几圈花、一张黑白照。照片里,他眼神还是那么硬朗,嘴角挂着点笑。送他的人不少,有老战友,有同事,还有普通老百姓。

0 阅读:2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