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北京一位网友发文感慨,他说对孩子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严重下滑,孩子小时候就期望志在985、211高校;孩子上了初中,把目标定在了双一流;等孩子上了高中,发现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也都挺好的。高考结束,发现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居然在北京招很多孩子。现在越来越感觉多年的鸡娃中自己逐渐被磨平了棱角,向现实低头了。想问在北京的,有没有一样的同感? 此事引发热议。有网友当即表示,北京所谓的高考录取优势,其实不过是那5所8万学费民办三本2万录取数撑起来的,二本及以上录取率比我们湖南低多了。所以,我从来不喷北京高考。 也有网友说,心态确实是这样的,高二了,二本和一本之间的水平,能考上北信科都烧高香了,现在看北京联合大学和海跑也都顺眼多了。天天回家不是游戏就是自然醒,实在不行能考个大专,有个工作健健康康的也挺好。 还有网友说,我闺女上小学就看不上清北,因为我当年保送送北大,虽然放弃了,孩子仍旧认为这个水平还能保送北大,北大不过如此,她高中留学,12年时间博士毕业,还是回到北大当老师。 周少想说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自古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都比较高,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长大后能考上985、211这类的好大学,将来能找份好工作,实现自己的愿望。 殊不知,却犯下了一个大忌。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轨迹会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发现孩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一味的逼迫,发现适得其反。就像这位网友一样,从最初的期待到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庸,这种心态是值得学习与肯定的。 对于这样的现象,大家有一样的吗?(图:网络,侵删)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北京一位网友发文感慨,他说对孩子的期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严重
周少说
2025-04-10 11:15:19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