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日军剥光许如梅的衣服,他们立即感到惊讶和震惊。她全身上下除了肩膀上的一处新鲜枪伤外,还有七处刀伤,暗红色的疤痕触目惊心。 1919年,许如梅出生在海南文昌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她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律师,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这为她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938年底,基于她在日常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和个人的坚定申请,19岁的许如梅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2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海南岛。面对家乡沦陷的危机,许如梅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要求奔赴战场。她被委任为琼崖抗日独立队随军服务团副团长。 在部队中,许如梅的工作多面而繁重。白天,她组织安排战士们的衣食住行,确保后勤工作的顺畅;夜晚,她走访农户,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为部队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打下基础。 利用当地特殊的地理条件,许如梅还创造性地与沿海渔民建立了一套情报网络。这些看似普通的渔民,成为了监视日军海上活动的重要耳目,为游击队提供了宝贵的战场信息,多次帮助部队避开敌人的搜捕。 1940年,由于工作出色,许如梅被调往中共琼崖特委妇委会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她的工作范围扩大到琼山、文昌等多个县区,负责宣传抗日理念,动员更多青年加入抗战队伍。在她的感召下,许多年轻人放下锄头,拿起枪杆,踏上了保家卫国的道路。 1943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深入,日军对海南岛的控制越发严苛。为了摧毁抗日力量,侵略者在琼崖地区实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 在这血雨腥风的岁月里,许如梅继续在东阁乡一带开展工作。一个夜晚,她住宿在流坑村一位乡亲家中。不料,敌人得到消息,突然包围了整个村庄。许如梅和村民们一起被押到村边的大榕树下。 日军先用机枪对着人群扫射,接着又挥舞着刺刀,在倒下的身体上残忍地乱刺,确保无一生还。许如梅的身体被刺了七处,鲜血染红了衣衫。但命运却给了她一线生机——在敌人离去后,奄奄一息的她竟然慢慢苏醒过来。 睁开眼睛,眼前是惨不忍睹的景象。全村的人都被杀害,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血泊中。许如梅强忍剧痛,从血泊中艰难地爬出来,挪动着受伤的双腿,走向村边的大道,希望能寻求帮助。然而,由于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她很快就昏倒在路旁。 幸运的是,昌洒乡的韩荣华大娘发现了奄奄一息的许如梅。冒着被日军发现的危险,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将许如梅悄悄背回家中,精心照料。在韩大娘和当地村民的细心照料下,许如梅的伤势逐渐好转。 许如梅的七处刀伤虽然结痂,但留下了暗红色的疤痕,成为日军暴行的无声见证。在养伤期间,她仍不忘革命事业,向照顾她的村民们宣传抗战必胜的道理,分析国际形势,讲述抗日故事。村民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贴心人"。 许如梅常常利用自己身上的伤痕向村里的年轻人讲述抗战的残酷与必要。 伤势稍愈后,许如梅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在第一医务所担任指导员。她和同志们带领伤病员,在文昌的罗马、昌洒等几个乡的山村间辗转腾挪,躲避敌人的搜捕,同时继续开展工作。 1943年秋天,许如梅接到组织命令,调往三支队执行新的任务。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她在定安县雷鸣乡梅种村与县委书记周春雷汇合。不料,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庄。在突围过程中,周春雷不幸中弹牺牲。许如梅也在混战中肩部中弹,她忍痛躲回村中一户人家,但敌人沿着她留下的血迹追踪而来。 当日军士兵发现并抓获许如梅时,他们剥光了她的衣服进行搜身。看到她全身上下除了肩膀上的新鲜枪伤外,还有七处刀伤,暗红色的疤痕触目惊心,日军士兵都感到惊讶和震惊。这个弱小的女子,竟能在如此重创后生还并继续战斗,这样的意志力令他们难以理解。 被俘后,许如梅遭受了残酷的审讯和折磨。敌人企图从她口中得到组织和同志的情报,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最终,恼羞成怒的日军将她钉在村边的大树上,用最野蛮的方式结束了这位女共产党员24年的生命。
1943年,日军剥光许如梅的衣服,他们立即感到惊讶和震惊。她全身上下除了肩膀上的
何以为知吖
2025-04-10 15:45:07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