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观察的人,能长期持续地观察事物,看到其中细微的差异之处。幼

学林情感 2025-04-11 12:03:02

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观察的人,能长期持续地观察事物,看到其中细微的差异之处。

幼年时期,大部分时候,我喜欢观察自然,同时又不得不将这项能力运用到对人的观察之上,因为我所处的家庭环境太过危险,我选择提心吊胆地时刻观察父母,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再长大些,我几乎是将大部分的心力,都投入到了对人的观察甚至揣摩之中。不知不觉中,我变得非常会“察言观色”。

后来进入工作,我不断地在运用和强化这项“能力”,所从事的职业,多为总经理助理,办公室主任,董事长秘书之类。那些年,我倒是能强烈感受到这些职业环境的复杂,种种人际关系对我的心力的耗损,但头脑却认为,社会本是如此,我走到哪里都会面临同样的困境。于是咬牙坚持,改变不了环境,就改造自己,强迫自己适应。

有意思的是,我越是如此认为,越是如此坚持,我遇到的就都是更复杂的职业环境。甚至可以说,在同一个职业环境里,有人就过得很轻松,而我却总会被卷入最复杂的中心。这也许是我潜意识对自己生命艰难的定义,决定了我总会主动去追求这些困难。

与此同时,长期伴随我的,是我病弱的身体。我坚强的精神和孱弱的身体,总是严重不匹配。那时我认为自己有在看病、治疗,也有重视身体,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过去我没有一天处在正常状态,那些我选择去看病的时刻,都是身体已经接近崩溃的时候。我看的也都是西医,每次都以长时间输液吃药,掩盖压制症状告终。

再往后,是痛苦的永无宁日的婚姻,像是从一个深渊迈入另一个深渊,生活没有一处是有希望的。

直到孩子的来临,我好像突然被唤醒了。那个于我的身体而言最重要的转折点,还不是在孩子出生之后,而是在我怀着他的阶段。我就像炼丹一样,小心翼翼保护着肚子里的小生命,我前所未有地关注自己的身体,每一点不同的感受,我都细细体会。

这是我真正开始关注身体的开始,不再是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也不是用头脑反复分析他人的只言片语,更不是沉浸在各种愁思和念头中,而是“看”自己,感受自己,观察自己。

一个人活了快三十年,才开始如此认真地看着自己的身体,这个与自己朝夕相伴,如此重要的身体。

当时我也只敢看,不敢动,好像总觉得只有医生才是身体的权威,我自己随便乱动,会把身体给动坏。后来我发现身边有不少人和曾经的我有类似的想法,大家会疑惑:“这能按吗?能揉吗?要不要去医院看看?自己还是不要瞎动吧?”

自己的身体,我们竟然是如此陌生,甚至是觉得有些失控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如何找回自己?如何身心合一?

后来在学习中,让我和身体最亲密接触的,就是按摩的方式,我仔细地探索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骨头,每一处原本不属于身体的异常部分,去辨别它的手感,是气,是水,是痰,还是瘀血?这时我才发现,我最应该观察的,就是我的身体。

我最开始探索身体时,我的肚子像一层钢板,整片板结在一起。后来我打开这层钢板,发现下面还有,一共有三到四层钢板,最近,我把底层的钢板,打开了一条缝。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腹部的皮肤由粗糙生涩,逐渐变得柔软光滑。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身体的细微变化。

现在我会教我的孩子,了解身体,感受身体,和身体在一起。他打完球后,会细细感受身体哪里紧张,哪里酸痛,然后给自己揉开。我觉得这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学会的基础课程。

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如此了解,如此上心,身体又怎么会在无知无觉中,长出较大的异物呢?

爱护自己的身体,至少需要亲近身体,先从给自己揉揉按按开始吧。

0 阅读:2
学林情感

学林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