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8岁的谢津洗完澡后,从23层高楼一跃而下,在此之前,她曾告诉母亲自

如梦菲记 2025-04-11 14:39:13

1999年,28岁的谢津洗完澡后,从23层高楼一跃而下,在此之前,她曾告诉母亲自己真的好后悔,万万没想到,毁掉她的竟然是她打了别人“一巴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9年2月14日,天津的冬日清晨笼罩在阴霾之下,28岁的谢津洗完澡,换上红色毛衣和黑色长裤,静静地坐在梳妆台前梳理头发,她望向镜中的自己,眼神空洞而疲惫。   母亲在厨房忙碌,丝毫未察觉女儿内心的波澜,谢津走到23楼的阳台,推开窗户,对母亲轻声说了一句:“妈,我好后悔。”随后,她纵身一跃,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这位曾以一曲《说唱脸谱》惊艳全国的歌手,就这样陨落,令人唏嘘的是,毁掉她的,竟是五年前她冲动之下打出的那一巴掌。   谢津1971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普通家庭,母亲颜永丽年轻时梦想成为音乐家,虽未能如愿,却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四岁起,谢津便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声乐。   家中虽不富裕,父母节衣缩食为她买了一架二手钢琴,母亲手持节拍器,严格要求,稍有差错便让重来,这样的训练虽然辛苦,却让谢津的嗓音愈发纯净,技巧日益扎实。   邻居常被她清亮的歌声吸引,感叹这孩子天生是唱歌的料,15岁那年,她参加天津“希望杯”歌手大赛,演唱母亲创作的《津城,我心中的明星》,一举夺得通俗唱法组亚军。   这次比赛让她小有名气,也点燃了她对音乐的更大憧憬,17岁时,她推出首张专辑《摇荡的歌》,尽管条件简陋,仍赢得不少听众的喜爱。   谢津的音乐之路稳步向前,1990年,19岁的她在《90亚运》晚会上演唱《亚运之光》,高亢的嗓音唱出了国人的激情,迅速走入大众视野。   1992年,她受邀参加首届《中国风》演唱会,与毛阿敏、那英同台,婉转的唱腔赢得香港观众的掌声,也吸引了艺能动音公司的注意,签约后,她的职业生涯迈上新台阶。   1994年,她登上央视35周年台庆晚会,演唱《说唱脸谱》,这首融合京剧与流行的歌曲一经播出,便席卷全国,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28岁的谢津,站在事业巅峰,未来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1994年,谢津在南京大学举办校园演唱会,演出中途音响设备突发故障,歌声断续刺耳,观众一片哗然,她竭力维持表演,内心却满是失望。   演出结束后,她找到工作人员质问,对方态度敷衍,甚至暗示她不懂“规矩”,情绪失控的谢津抬手扇了对方一巴掌,发泄愤怒,她万万没想到,这一巴掌打中的竟是华纳唱片的高层经理。   华纳震怒,迅速做出决定:雪藏谢津,她的新专辑计划被取消,商演活动全部停摆,她多次登门道歉,恳求原谅,却换来冷漠的拒绝。   消息传开,负面报道铺天盖地,标题刺眼:“谢津耍大牌”“歌手掌掴高层”,舆论将她推向风口浪尖,昔日的赞美变成冷嘲热讽。   封杀的阴影笼罩了谢津的生活,制作人避而不见,演出机会销声匿迹,粉丝来信越来越少,她不得不卖掉珍藏的珠宝和演出服,勉强维持生计。   母亲四处奔走,试图为她争取机会,但无人愿意冒险与“得罪华纳”的歌手合作,1995年,谢津意外接到春晚邀请,与陶金合唱《你想看什么》,她全力以赴,渴望借此重振旗鼓。   然而演出虽成功,舆论却未放过她,南京事件的标签如影随形,回到天津,她的生活彻底陷入低谷,曾经的合作伙伴不再联系,歌迷转而追逐新星。   谢津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她变得沉默寡言,常把自己锁在房间,拒绝见亲朋好友,母亲带她去看医生,开了镇定药物,却收效甚微,抑郁症像无形的枷锁,困住了她的心。   家中摆放的奖杯和照片无人问津,过去的辉煌成了刺痛的回忆,母亲播放她当年的演出视频,想唤起她的斗志,她却只是默默凝视,眼神空洞,体重骤降,头发干枯,邻居偶遇她时,她总是低头快走,不发一言。   1999年2月14日,她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澡后换上鲜艳的衣服,梳理头发,平静得像在准备一场演出,她对母亲说了那句“好后悔”,却未吐露半点轻生的念头。   推开阳台的窗,她用坠落结束了一切,楼下居民发现她时,母亲赶到,抱着她痛哭,谢津用尽最后力气说出“妈,我好后悔”,便永远闭上了眼。   谢津的离去震惊了娱乐圈,却鲜有人为她惋惜,舆论的恶意、行业的冷酷,将她从高光推向深渊,那一巴掌不仅是她冲动的代价,更暴露了娱乐圈的权力倾轧与流言的杀伤力。   她的天赋曾照亮无数人的心,她的陨落却让人扼腕,她用生命留下的遗憾,提醒人们反思名利场的无情,假如她能多一分宽容,假如舆论能少一分苛责,或许结局会不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 大众网——《历数明星自杀事件:离开是种解脱?》

0 阅读:1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