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选择了率部起义,使北平得以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避免了生灵涂炭,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1915年,傅作义进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 经过多年训练,他成为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并迅速晋升为第四师师长。 1927年,傅作义参加了北伐战争,之后,晋军的军队编制逐渐扩大。 1928年,他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 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他的部队遭遇了挫折,之后他被迫进驻绥远。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傅作义与宋哲元等50余名北方将领联合通电,呼吁全国各方团结一致。 同年,傅作义被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 他迅速组织抗日力量。 1933年,日军侵占山海关,傅作义派兵奔赴前线参与长城抗战。 傅作义指挥下的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最终由于上级指令,傅作义不得不下令撤退。 这一决策令傅作义心中充满愤怒,他坚决认为,只有日军先撤退,中国军队才会停止战斗。 1935年,他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在与蒋介石的会谈中,他明确表示要采取更强硬的姿态,反对日军的任何侵略行为。 傅作义领导下的绥远抗战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1937年后,傅作义在国民政府的任命下,成为第7集团军的总司令。 平型关战斗中,在日军的强大攻势下,傅作义领导的部队并未崩溃,反而有效地组织了多次反击。 太原守城战中,尽管力量不足,兵员伤亡惨重,傅作义依然领导部队奋勇作战。 最终,尽管太原被日军占领,但傅作义的部队仍然成功掩护了其他部队的撤退。 在1937年底,傅作义开始与八路军交流合作。 在与共产党的接触中,他表现出对共产党的抗战策略的尊重。 1938年初,傅作义积极推动了北路军的政治工作改革,亲自担任政治工作委员会的主任,设立了政治指导室。 傅作义出台了《北路军政治工作守则》,规定取消打骂士兵、公开经济账目、促进军民合作等措施。 傅作义的这些改革获得了民众的广泛称赞。 然而,这一系列改革却引发了阎锡山的反感,后者认为傅作义的做法有共产化的倾向。 12月,傅作义被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脱离了阎锡山的掌控,重新回到绥远。 傅作义在五原建立了长官部,并重新组织省政府、建立动员委员会等。 1939年,他亲自主持了“抗战建国讨论会”,并汇集了来自不同政治派别的人士。 然而,在傅作义的部队中,许多共产党员参与了这些活动,导致中央政府派遣中央监察委员姚大海前来干预。 1939年,日军南犯长沙,傅作义主动请战,成功以35军为主力对包头发起进攻。 傅作义的部队在包头战斗中消灭了大量日军。 1940年,日军发动了对五原的进攻,傅作义在三月收复了五原,成功击退日军。 傅作义也致力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 自1931年担任绥远省主席以来,傅作义推动移民、发展生产、巩固国防。 至1937年,绥远省的社会安定、经济有所恢复,财政状况有所好转。 在1940年代,傅作义颁布了“职官十二戒条”,严格要求官员廉洁自律,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在1949年的平津战役中,傅作义放下武器,脱离了蒋介石的军事集团,宣布起义。 他掌控了50万兵力,其中一部分属于蒋介石的嫡系军,但大多数部队都是由他自己培养的嫡系力量。 在傅作义选择起义后,隶属于他的四大兵团司令官做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第十一兵团的司令官孙兰峰是傅作义的亲信,选择和傅作义一起起义。 此前,他在国民政府军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第十一兵团司令等。 孙兰峰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多个职务。 直到1987年,他在呼和浩特因病去世。 相比之下,第十七兵团的司令官侯镜如并没有立刻起义,而是带领部队撤离华北,后来在福州宣布起义。 侯镜如的经历一直颇具争议。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侯镜如进入了政府工作,担任了国务院参事和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直到1994年,他在北京逝世。 然而,第四兵团的司令官李文和第九兵团的司令官石觉则选择了继续追随蒋介石。 李文得知傅作义起义后大为愤怒,坚决表示不会背叛蒋介石。 在后来的西南战役中,李文被俘,但他成功逃脱。 李文始终忠于蒋介石,直到1977年去世。 与李文类似,石觉在傅作义起义后选择了继续支持蒋介石。 他负责守卫上海的防线,并最终撤退到台湾。 在台湾,他继续受到蒋介石的信任。 参考文献:[1]田惠琴.论傅作义将军与“绥远方式”的成功实施[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3):88-92
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选择了率部起义,使北平得以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避免了生灵涂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1 18:47:40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