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同时对数十个其他国家和地区在10%的基础上加征更高关税。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经济的水域中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看似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减少贸易逆差、维护国家安全,实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政策,其背后的逻辑不仅难以自洽,还将给美国自身以及全球经济带来诸多负面效应。 美国加征关税的理由之一是每年持续的巨额商品贸易逆差导致了美国制造业基础空心化,破坏了关键供应链,也带来了制造业就业岗位的流失。但这种观点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贸易顺差或逆差是国际贸易交易的结果,背后是各国基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等形成的比较优势在发挥作用。美国自身过低的储蓄率,使得其资本形成速度远低于消费速度,进而导致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比较优势降低,经济产生高进口需求,这才是贸易逆差的关键驱动因素 。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改变贸易逆差,无疑是本末倒置。 从美国国内经济层面来看,加征关税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加征关税直接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进而加剧了美国国内的通胀。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预测,2025年美国整体通胀率可能上升2.3%,相当于每个家庭平均损失3800美元。物价的上涨让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民众怨声载道,全美已爆发超1300场抗议活动,民众高呼“我们需要鸡蛋”“美国经济正在崩溃” ,反映出政策与民生需求的严重脱节。与此同时,自关税政策宣布以来,美股三大指数(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单周跌幅均超7%,市值蒸发超6万亿美元,部分指数步入技术性熊市。由于美国家庭财富高度依赖股市投资,股市暴跌直接导致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在制造业方面,尽管加征关税的目的之一是推动制造业回流,但全球供应链已高度依赖,企业难以迅速调整。美国小企业主因依赖进口原材料,在关税政策下被迫关闭店铺,而大企业如苹果,为应对成本增加可能选择涨价,进一步加重消费者负担,制造业回流困难重重。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全球贸易量因关税壁垒而大幅收缩,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中美贸易战期间全球贸易增速从5.4%骤降至2.8%,此次加征关税,类似效应极有可能重演。各国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纷纷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宣布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欧盟、加拿大等传统盟友也计划采取反制措施,美国从自由贸易的受益者逐渐沦为“孤立者”,面临全球供应链重构压力。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出口依赖型经济体如越南、墨西哥等“中转站”国家,虽短期可能受益,但长期面临政策不确定性;依赖原材料出口的国家,如非洲矿产出口国,可能因需求下降而受损,美元走强叠加全球需求疲软,部分新兴市场还可能面临资本外流和偿债困难,斯里兰卡式危机风险上升。 美国加征关税这一政策,无论是从经济理论基础,还是从对美国国内经济以及全球经济的实际影响来看,都是弊大于利。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美国若一味奉行单边保护主义,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自身经济问题,不仅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让自身陷入更严重的经济困局,同时也将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而美国也需摒弃短视政策,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与责任。
当地时间4月2日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对所有
帅的不要不要的吗
2025-04-11 21:52: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