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漂着30多艘美国大豆货船,足足200万吨的货物正往中国赶。但尴尬的是,超半数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4-12 16:12:27

海上漂着30多艘美国大豆货船,足足200万吨的货物正往中国赶。但尴尬的是,超半数货船4月12日后才能到港,按照规定得交104%的关税。据说不少是中储粮采购的,到底能不能免税,还得等官方消息。   3月初,当中国宣布对美农产品加征关税时,宽限期给了一个月缓冲。   那些已经启程的货船本以为能赶上末班车,但海上航行充满变数,港口拥堵、天气延误、航线调整,都可能让原本精确到小时的计算功亏一篑。   航运数据显示,约15船大豆注定错过 deadline,它们面临的不仅是关税翻倍,更可能彻底失去买家。   有贸易商透露,部分中国进口商已在考虑转售这些“高风险”货物给其他亚洲国家。   美国农民和中国进口商都清楚,这不仅仅是200万吨大豆的问题,而是整个贸易链条的缩影。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则是最大的出口国,双方本应互利共赢。但贸易政策一变,市场立刻变脸。   2018年贸易战之后,中国已经大幅减少了对美豆的依赖,转向巴西等国。如今关税再度飙升,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更加艰难。     对于中国来说,这批大豆的到港时间卡在了一个微妙的节点。4月12日是个分水岭,此前到港的只需正常关税,之后的则要面对翻倍的税率。   船运本就充满不确定性,天气、港口拥堵、航线调整,都可能让原本的算盘落空。   有贸易商透露,部分进口商已经在考虑转卖这批“高风险”大豆,或者和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试图分摊额外成本。     中储粮的参与让事情更复杂。作为国家储备机构,它的采购通常是为了稳定市场供应,而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   如果这批大豆最终被征收高额关税,成本压力可能会传导到国内油脂和饲料市场,进而影响终端价格。   但如果给予豁免,又可能引发公平性质疑——为什么国企可以免税,而民营企业却要承担高成本?   这种两难在2018年贸易战时也曾出现过,当时部分国企获得了退税补贴,但这次政策会如何调整,目前仍是未知数。     美国也不好过,肯塔基州的大豆种植户拉格兰德公开表示,自己家族九代务农,如今却担心三个儿子将来无地可种。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中国彻底转向巴西,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更讽刺的是,拉格兰德曾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如今却直言“农民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本周,中国压榨企业一口气从巴西订购了至少40船大豆,总量超过240万吨,几乎相当于中国一个月的压榨量。   巴西农业部门已经在筹划扩建港口和仓储设施,准备迎接更多中国订单。   相比之下,美国大豆的未交付订单正在增加,部分贸易商甚至开始担心,这些货最终会不会被直接取消。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批漂在海上的200万吨美豆,最终会怎么处理?   目前来看,可能有几种走向:一是中储粮争取到部分豁免,降低实际税负;   二是进口商和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分摊关税成本;   三是部分货物转售给其他市场,减少损失。   但无论哪种情况,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贸易摩擦没有赢家,市场的不确定性最终会由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买单。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一个明确的信号。官方会怎么定调这批大豆的命运?   而更长远的问题是,这场贸易摩擦会持续多久?   如果高关税成为常态,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可能真的会彻底改变。

0 阅读:561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