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特朗普大厦里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中国不接受施压威胁讹

沈逸说事 2025-04-12 21:42:36

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特朗普大厦里几乎都是中国制造中国不接受施压威胁讹诈时事热点

中美关税博弈进入相持阶段,战略耐受力、经济规律以及政府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中国对美国做出125%的关税反制之后,关税博弈的一阶段,基本上就结束了。这一阶段,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四个主要的行为体顶住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闪电战,在实体和信心两个方面,粉碎了特朗普及其团队制定的短期突击粉碎抵抗意志,以获取超常规胜利的战略意图。为世界其他国家争取了缓冲的时间,为反制特朗普及其团队的关税霸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国政府的表述,是比较清楚的:在征收125%的关税之后,美国商品遵循正常商业路径,进入中国,这种概率已经为0。换句话说,关税工具的作用,也就发挥到了极致。剩下的事情,就是关税战的耐受相持阶段:比拼对于关税造成的损失的承受能力,谁撑不住的,谁做出让步。

资本市场的反应是很清楚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损人不利己,让资金产生了对美国市场的恐惧,所以出现了股市、债市、汇市三杀。根据最新的信息,特朗普政府团队内部的决策圈层,应该也已经发生了变化,贝森特可能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把事情搞砸的纳瓦罗基本被边缘化,马斯克的处境进一步微妙,特朗普本人当然还是努力维持啥事都对的位置,但其背后的金主压力应该也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贝森特和卢特尼克对中国搞“好警察-坏警察”的游戏,应该是下一阶段特朗普拿出来对待中国的主要脚本:卢特尼克闭着眼睛说好消息,弄得下一刻美国就可以制造业全面复兴;贝森特则尝试用锤晕特朗普的话术来对付中国,比如,最近他抛出“中国被孤立”的言论,就是个新的尝试,只是75个国家和美国进行谈判,以及只有中国承受了145%的高关税,但是贝森特将此描述为“中国被美国以及75个国家共同孤立”,偷换概念,“75个国家和美国进行谈判”,被偷换成了“75个国家与美国达成协议,而且和美国一样,共同对中国实施高关税”,显然,索罗斯基金出身的贝森特,非常有兜售类似次级债之类金融欺诈产品的经验,准备用华尔街之狼的流氓话术,来对中国搞战略欺诈。

耍嘴皮子功夫对美国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超级大国做习惯的美国,本质上是懒得费口舌的;现在开始走上电信欺诈的道路,原因是因为面对滴答作响的国债金融炸弹,实在也是没有办法。制造业回流美国,消除美国贸易不平衡,不说是纯粹的借口,但确实都不是贝森特关心的主要问题(当然特朗普关心的首先是自己怎么挣钱),贝森特确实有理由关心美国国债问题,纳瓦罗也好,特朗普也好,“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应该是支撑贝森特之前没怎么发力介入的关键。现在很清楚,纳瓦罗和特朗普搞砸了,但是确实美债又不能彻底炸了,所以贝森特上场也就很自然了。

后续发展清楚了:

第一,实体层面比拼战略耐受力。如何化解关税压力,如何增加对方对于关税压力的感知,成为关键。海关缉私,出入境税务管理,这两块,比较优势肯定在中国,而不是美国。化解压力需要的产业政策,企业扶持,全社会途径的系统性应对,优势显然也是更多的向中国,而不是美国,倾斜。

第二,底层逻辑拼的是双方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这次的事情,本质上来说,是美国遇到问题,需要中国和世界帮忙,但是美国就是不好好说话,希望用恐吓,胁迫,把自己顶到了尴尬的位置;认错,撤退,回到良性合作的轨道,对特朗普的性格来说,或许很难,但是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却可能是不得不努力做到的必然。具体怎么劝服他,就是美国那边的事情了。

第三,战术和实操层面政府治理能力是决胜的关键。中国这边有制度和体制的战略性优势,这点也是毋容置疑的。所以虽然美国能够率先发起傲慢的突击,但是中国的回应已经而且将继续把政府治理能力的比较优势决定性的发扬光大。至于贝森特,90天,150个双边协议,祝他好运,这是欧美主流媒体的一致认识,何况,最终拿主意的还是特朗普。或许最终,特朗普将情愿或者不情愿的认识到,只要和中国开始谈了,才会是一种对他个人以及对美国更好的选择,然后带上合适的伴手礼,拿出合适的态度,主动给中国打电话。

0 阅读:31
沈逸说事

沈逸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