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成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 2025 年宏观审慎工作会议透露,截至 2024 年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第三位贸易融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这是中国金融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人民币从 “贸易结算工具” 向 “国际融资硬通货” 的质变 —— 十年前,人民币在此领域的份额不足 1%,如今已服务全球超 150 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交易。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的有力见证,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
远影响
人民币缘何能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货币中的地位提升,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曾经,在全球贸易融资货币领域,美元和欧元占据主导地位,人民币的份额相对较小。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主要依赖美元或欧元,面临着汇率波动风险、高额汇兑成本及复杂手续等问题。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以美元计价的模式使得我国作为大宗商品进口大国,缺乏定价话语权。
转折点出现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逐步攀升。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为人民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的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进,让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愈发紧密,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国家的企业发现,使用人民币结算,不仅能降低汇率风险,还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也是重要因素。“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 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举措,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者,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4 年,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接近 2000 亿元,同比增长 32%,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同比增长 150%。
此外,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为人民币的崛起提供了机遇。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步伐加快,全球经济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融资的内生需求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一系列举措,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为经济主体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更多币种选择。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意味着什么?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对中国企业而言,意味着在国际贸易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企业能够更自主地选择结算货币,降低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减少汇兑成本。这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例如,在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贸易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融资,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人民币地位的提升为国际货币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全球贸易融资格局过度依赖美元,存在着系统性风险。人民币成为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使得全球贸易融资格局更加多元化,减少了对单一货币的过度依赖,有助于增强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亚洲地区为例,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日益紧密,人民币在区域贸易融资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促进了地区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地位的提升,也反映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将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中国,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来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的扩大,就是人民币吸引力增强的体现。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下一步会怎样?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必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中国将继续坚持市场驱动、互利共赢的原则,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为境内外主体持有、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加强本外币的协同,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的便利程度。支持以人民币开展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增加风险对冲工具,支持上海建设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便利经营主体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融资活动,支持开展人民币贸易融资、境外贷款以及人民币债券发行等业务。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的供给机制,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的基础设施安排,合理新设人民币清算行,不断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大,其在跨境交易中的应用可能会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数字人民币具有交易便捷、成本低等优势,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和贸易融资中的竞争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提速,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专家预测,2030 年前人民币有望冲击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是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未来,人民币将在全球经济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