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名志愿军战士为迎娶一位朝鲜姑娘,不但选择留在朝鲜,还自愿放弃我国国

漫步岁月静好 2025-04-14 10:45:26

1958年,一名志愿军战士为迎娶一位朝鲜姑娘,不但选择留在朝鲜,还自愿放弃我国国籍。然而,到了晚年时,他却想恢复国籍…… 王兴复的军装上满是尘土,背着行囊走在朝鲜的村路上,空气里还飘着战火的焦味。村里静悄悄,只有几只鸡在刨地。他停下脚步,帮个老乡修屋顶,汗水顺着脸往下淌。金花从屋里出来,手里端碗高粱粥,笑得腼腆,递给他时碗边还冒热气。 他接过来,手碰了碰她的,脸红了一下。部队要回国了,战友们都收拾行李,可王兴复夜里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金花的笑。他跑去找连长,嗓子干得冒烟:“我要留下来,跟她结婚。” 连长瞪他一眼,拍桌子:“你疯了?国籍都不要了?”王兴复咬着牙,站得笔直,没吭声。没几天,他签了文件,交出证件,国籍没了,留在了这块陌生的地儿。 新家是个破屋,墙缝里灌风,桌上就一把米。金花早起挖野菜,回来手冻得通红。王兴复扛锄头下地,干活干到天黑,回来腰都直不起来。有回晚上,米没了,金花端出半碗高粱,推到他面前:“你吃。”王兴复愣了愣,掰一半塞她手里,俩人嚼得咯吱响,笑得眼角带泪。 冬天冷,衣服破了,金花点着小油灯缝补,针扎了手也不吭声。王兴复抱柴回来,抖掉雪,往灶里添火,屋里暖乎乎的。金花学汉语,念“家”字念得磕磕绊绊,他抓着她的手教,写得歪歪扭扭,俩人笑成一团。小屋墙上挂了块她绣的花布,针脚乱七八糟,可王兴复瞅着,觉得比啥都好看。 村里开了个小破学校,王兴复被喊去教中文。教室土墙漏风,桌子缺腿,学生挤一堆,眼睛乌黑乌黑。他在黑板上写“中国”,教他们唱歌,嗓子哑得冒烟。学生念得乱糟糟,他拍桌子:“好好念!”有回上课,他讲起老家的槐树,讲到村里狗叫,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他也咧嘴笑了,手里粉笔却攥得死紧。放学后,他常坐河边,捡石头扔水里,水花溅一地。金花看他老发呆,晚上端碗热水给他,啥也没说。他喝了一口,抓着她的手,闷声说:“我想让他们知道,中国是啥样。”从那以后,他教得更卖力,课堂上多了笑,多了老家的味儿。 日子过得飞快,王兴复头发白了,背也驼了。他常站村口,朝南边望,眼睛眯成一条缝。金花看在眼里,有天点着灯说:“兴复,你想家了吧?回去吧。”他愣住,手抖了抖,没吭声。第二天,他跑镇上,问咋改国籍。办事处的人翻文件,皱眉问:“你当年为啥留下?现在干啥回来?”王兴复站直了,嗓门稳稳的:“我生是中国人。” 那人递来一堆表,他接过来,跑断腿去填。表格多得像山,镇上到市里,车票攥得皱巴巴。有回材料不够,办事员撵他走,他急了,拍桌子:“我当过兵,流过血!”金花拉住他,递水壶,帮他抄文件,夜里陪他写信。几年跑下来,桌上多了张批文,他捧着,笑得像个小孩:“回家了,回家了。” 王兴复带着金花回了国,落脚在辽宁海城。组织上照顾老兵,给了份工,还掏了1000块安家费。房子不大,窗外有棵槐树,风一吹,沙沙响。他常坐门口晒太阳,手里攥着那张批文,嘴咧得合不上。金花在院子里种菜,哼着小调,俩人对视一眼,笑得跟年轻时似的。他回了家,脚踩在地上,实实在在。 #万能生活指南#

0 阅读:49
漫步岁月静好

漫步岁月静好

漫步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