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球经济动荡,会让普通人开始理解三个经济的常识:
1
商业优势地位?不是由甲方乙方决定的,是由难以替代的核心能力决定的。
2
价格?不是由成本决定的,是由稀缺性决定的,而稀缺是供给和需求的差额。
3
合理债务规模?也不是由采购规模或者经济规模决定的,而是由一个稳定的长期发展信心决定的。
这波川皇的王八拳的流量太大,导致各种懂或者不懂的牛鬼蛇神,都开始发表各种看法。但是人类的商业博弈,可以包装成各种交易的艺术,套现的借口,却最终万变不离其宗。
抛出个“甲方乙方”的名词,却无视富士康赚 1 美元,成就的是苹果赚 13.74 美元。
只谈“进口规模” or “GDP增长” 而不谈其信用和债务的失衡,不谈 GDP 增长和债务规模增长不成比例的关系,7 倍的债务增长,推动了多少 GDP?
只谈“廉价人力成本”,而无视产业集群的效率和技术积累,无视珠三角的工资其实根本没有优势的,
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屁股有问题。
中国的问题根本就不是出现在这些企业的竞争力上,中国的问题出现在金融殖人学艺不精或者立场不定上。